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维廉是知名的海外华人比较文学学者,他建构的诗学理论至今仍对比较诗学和中国诗学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海内外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他的诗歌、诗学、翻译理论等方面做专门的研究,时至今日已经将近30年。尽管如此,但还少有学者特别关注叶维廉对道家思想的美学阐释以及他的诗学理论与道家美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叶维廉对道家思想的美学阐释直接影响着其诗学理论的入思之路和问题之域。所以,笔者选定这一题目,试图从叶维廉与道家美学的渊源、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阐释和道家美学与叶维廉诗学理论之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加深对叶维廉道家美学思想的理解,廓清道家美学对叶维廉诗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性作用。论文的第一章着重探讨了叶维廉与道家美学的渊源。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遭遇的危机,叶维廉唯恐中华文化被扭曲、被污染、被殖民化,从而自觉肩负起了继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的使命;而被家乡所放逐的叶维廉,作为诗人的精神中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反放逐郁结和寻根意识,使得他的诗歌带上了浓重的思乡情怀、时空错失、精神放逐的迷惘,这种精神的怀乡和反放逐的郁结,使得他在自己颇具现代意味的诗中,揉进了浓浓的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味,并最终完成了向传统诗歌的“迹近”。如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被玷污的深深忧虑和对中国传统诗歌、传统文化的渴慕,再加上因缘际会,如读诗、译诗的发现,使得叶维廉开始钟情于道家思想和受其影响的中国古典山水诗歌。第二章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思想对叶维廉道家思想阐释的关键性影响。海德格尔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启示,而叶维廉则又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得到了启示,道家思想在经过叶维廉的阐释之后,成为“触及根源性的前瞻精神,最能发挥英文radical的双重意义,其一激发根源问题的思索从而打开物物无碍的境界,其二是提供激进前卫的颠覆性的语言策略。”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叶维廉对道家美学以及中国古典山水诗歌的钟爱,绝非避世桃源般的消极、游山玩水般的闲适。他深沉的心理郁结和浓烈的忧患意识使得叶维廉的终极目的是要用道家思想的触及根源性和颠覆性,“解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圈限和玷污,恢复“活泼泼的自然和活泼泼的整体生命”。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经过叶维廉阐释之后的道家美学对他诗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性作用。笔者认为,叶维廉“模子”理论、异质文化互证、互识理论、“同异全识”观的提出,都是以道家美学为理论支撑的。道家美学为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理论建构搭建了框架,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不仅如此,叶维廉还把自己的理论触角延伸到中国诗学的领域,其中国诗学之研究特异之处在于他完全以道家美学精神作为入思中国诗学的蹊径。在这种道家美学精神的观照下,中国古典山水诗以及受道家思想影响的诗人和诗论进入叶维廉的眼帘。在叶维廉看来,唯独这些诗歌、诗人和诗论,才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最有价值之处,因而需要再度阐释,破除形而上学思想给它们套上的坚硬、障目的外壳,使它得以以本来面目示人,并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叶维廉毕生在道家美学的领地里辛勤耕耘,借助对道家美学的创造性阐释,在比较诗学、中国诗学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正是道家美学的精神,使得叶维廉慢慢走出了年轻时愁苦感伤的“郁结”,使他在异质文化夹缝之间左右彷徨茫然无措的心态得到疗救。后来的叶维廉喜欢上旅行,而且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写出厚厚的游记散文来,这或者可以说,理论上著书立说以启示他人的叶维廉,生活上也开始身体力行,切实追求起破除四壁的羁绊、“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然本然的生活!如此,起初叶维廉作品中的那种放逐之感、愁渡之情开始慢慢消失,一种在两种文化间信步徜徉、逍遥游走的叶维廉形象慢慢开始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