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陵凹陷位于中扬子地区江汉盆地西南部,是江汉盆地最大的白垩-古近系沉积凹陷,面积达6500km2。它又属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自古以来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因此盆地构造格局就呈现了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点,那以万城断裂为界可将盆地构造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万城断裂以东呈两洼一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以西则为一洼一隆的构造格局。研究目的区为万城断层以西地区,即万城断裂上升盘,研究区面积925km2。江陵凹陷以上太古界至上元古界的变质岩和震旦系一侏罗系的沉积岩为基底,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断陷-坳陷的两大构造旋回、六个构造演化阶段,即:①白垩系-沙市组下段沉积的断陷期,②沙市组上段一新沟嘴组沉积的坳陷期,③荆沙组沉积的强烈断陷期,④潜江组一荆河镇组沉积的坳陷期,⑤荆河镇组沉积末的隆升剥蚀期,⑥上第三系广华寺组-第四系沉积的坳陷期。沉积了一套厚度达万米的陆相碎屑岩,从下到上分别为白垩系罗镜滩组、红花套组、跑马岗组,古近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组、潜江组、荆河镇组,上第三系广华寺组及第四系地层。本文研究目的层段为白垩系红花套组,红花套组地层岩性主要是砖红色厚层至块状细砂岩,在中上部见泥质粉砂岩且底部夹有砾状砂岩。研究区在白垩世时期处于高原前缘,它周边为高原或山地,北为古秦岭和大别山脉,西南为云贵高原,南面为古南岭山脉,东南为华夏山地;西面为古特提斯海;东面是海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被高山、高原与海洋分隔的内陆盆地,且具有干旱气候这一条件,得知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背景相同。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我们认为研究区同样具备形成沙漠的条件。在盆地干旱气候背景下,流水的出现,对沉积物的形成方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沙漠环境下,地层成因的主控因素是气候因素。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钻井岩心、测井曲线资料、分析测试资料以及其它相关基础资料分析,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江陵凹陷万城大断裂上升盘红花套组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储层特征分析等方面研究,并取得了以下主要的认识与结论:首先,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通过露头层序地层、钻井层序地层、地震层序地层研究,以井震结合,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完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其次,以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为基础,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岩心观察,在研究地层颜色、岩性组合、砂岩矿物成分、砂岩粒度特征、砂粒表面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识别沉积相类型,建立测井相和地震相。综合分析露头剖面相、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查明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建立沉积相模式。再次,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通过层位标定,完成研究区目的层位的三维地震解释。最后,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综合地震解释,完成了沉积相以及亚相的特征分析及展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