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称是汉语方言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语法现象。本文选择汉语方言的小称作为跨方言比较研究的对象。研究中,充分利用汉语方言的现有资料,借助“两个三角”、“量范畴”等语法理论,对汉语方言中的附加式小称、重叠式小称、变音式小称分别进行专题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小称的形义特征、地域分布、表现特点,力求整体把握汉语方言小称的基本面貌,全面认识汉语方言小称的基本特点,以期丰富汉语方言小称的研究成果。
全文共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小称研究述评。从历史语法、通语领域、方言领域、民族语言四个方面对小称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从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称有关研究的学术积累和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小称概说。对“小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提出本文的认识。从语法形式的角度,将小称分为附加式小称、重叠式小称、变音式小称三大类。从语法意义的角度,认定小称表示的是“小量”,具体表示“事物小、数量少、时间短、性状低、程度弱”等意义。同时,小称往往还附带“喜爱、亲昵、厌恶、蔑视、诙谐”等感情色彩。
第四章附加式小称。具体考察了方言中的“儿”类小称、“子”缀小称、“崽”类小称、“唧”缀小称、“娃”类小称、“囝”缀小称、“圪”缀小称,细致描写了它们的语表类型、方言分布、语法意义及表现特点。
第五章重叠式小称。从语表形式、方言分布、语法意义、表现特点等方面深入讨论了方言中的名叠式小称(AA式、AAX式)和量叠式小称(AA式、AAX式、AXA式)。
第六章变音式小称。明确了音变和变音、小称音变和小称变音,具体考察了变音式小称的语表形式、语法意义及表现特点,并讨论了小称变音的历史来源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小称的地理分布。根据笔者调查和文献所得的方言数据,对汉语方言小称在共时平面上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小称形式的地理分布图,具体包括汉语方言小称的总体分布图和各种小称类型的分布图,做到“一形一图”,即一种小称形式对应一幅方言地图,同时辅以详细的分布数据表,结合图表,对方言小称地理分布的特征进行了阐释。
第八章小称的共时比较。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方言与普通话(通语)的比较:一是官话与非官话的比较。通过比较,揭示方言和通语、官话和非官话之间小称的共性联系和个性差异。
第九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认识,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全文共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小称研究述评。从历史语法、通语领域、方言领域、民族语言四个方面对小称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从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称有关研究的学术积累和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小称概说。对“小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提出本文的认识。从语法形式的角度,将小称分为附加式小称、重叠式小称、变音式小称三大类。从语法意义的角度,认定小称表示的是“小量”,具体表示“事物小、数量少、时间短、性状低、程度弱”等意义。同时,小称往往还附带“喜爱、亲昵、厌恶、蔑视、诙谐”等感情色彩。
第四章附加式小称。具体考察了方言中的“儿”类小称、“子”缀小称、“崽”类小称、“唧”缀小称、“娃”类小称、“囝”缀小称、“圪”缀小称,细致描写了它们的语表类型、方言分布、语法意义及表现特点。
第五章重叠式小称。从语表形式、方言分布、语法意义、表现特点等方面深入讨论了方言中的名叠式小称(AA式、AAX式)和量叠式小称(AA式、AAX式、AXA式)。
第六章变音式小称。明确了音变和变音、小称音变和小称变音,具体考察了变音式小称的语表形式、语法意义及表现特点,并讨论了小称变音的历史来源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小称的地理分布。根据笔者调查和文献所得的方言数据,对汉语方言小称在共时平面上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小称形式的地理分布图,具体包括汉语方言小称的总体分布图和各种小称类型的分布图,做到“一形一图”,即一种小称形式对应一幅方言地图,同时辅以详细的分布数据表,结合图表,对方言小称地理分布的特征进行了阐释。
第八章小称的共时比较。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方言与普通话(通语)的比较:一是官话与非官话的比较。通过比较,揭示方言和通语、官话和非官话之间小称的共性联系和个性差异。
第九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认识,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