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电器件中手性和热效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半导体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共轭聚合物,具有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制备简单,柔性可折叠,环保等优势,因此基于有机半导体的光电器件被开发出来应用在照明,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机光电器件展现出了诸多宝贵的优势,然而与无机器件相比,器件的效率以及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亟待进一步研究有机光电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实现制备高效稳定的有机功能器件。有机半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强的电子-声子(e-ph)相互作用,使得电荷载流子不再是传统无机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而是与晶格结构耦合形成自陷态,如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元激发也不再是无机半导体中的Wannier-Mott激子而是紧束缚的Frenkel激子,双激子等。这些自陷态给有机光电器件带来了诸多有趣的现象。如:输运机制不再是简单的带输运机制,可以是跃迁机制或者隧穿机制;由于束缚能较大,激子通常不能直接解离成自由的载流子,而是解离成电荷转移(CT)态等。其中,载流子输运以及激子解离是有机光电器件中的核心过程,考虑实际的环境温度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手性诱导自旋选择(CISS)效应的发现为有机光电器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Paltiel等人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提出了手性分子辅助的电荷分离机制;Ouchi和Brown等人先后将具有手性结构的分子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和载流子传输层,展现了手性结构应用在光伏器件中的优势;Nuzzo等人利用手性有机发光器件调控光的极化,极化率高达74%;Kim等人将手性分子作为空穴传输层制备了新型自旋发光二极管。结合分子的有机与手性特征,将手性有机材料引入有机光电器件中作为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时,手性构型对载流子输运和激发态会有怎样的调控,如何利用手性构型设计有机光电器件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有机光电器件,本论文围绕其相关的物理过程展开研究,结合扩展的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和非绝热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效应对激子扩散和解离的影响以及手性有机螺旋构型对载流子输运和激子产率的调控,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揭示了实验现象,为有机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有机半导体中热诱导激子扩散和解离在有机半导体中,激子的束缚不仅来源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还来源于晶格畸变,其束缚能远远大于室温热能,因此很难通过室温将激子解离。然而,实验发现温度效应不仅有利于激子发生解离,且在高温区和低温区激子的扩散机制不同。本论文第三章引入π电子费米-狄拉克分布和原子核玻尔兹曼分布,在紧束缚模型下首先研究了均匀温度场下的激子行为,发现温度效应可以使激子中的电子-空穴发生分离,并且温度升高会加剧电子-空穴的空间分离。此外,设计了线性梯度的非均匀温度场,发现激子将沿着聚合物链向高温区扩散。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内建热场辅助激子扩散和解离的物理机制,为实现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有机异质结光伏器件中热辅助电荷转移和解离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子的解离效率,基于给体(D)和受体结构(A)的体异质结(BHJ)结构,成为有机光伏器件设计的主流。在BHJ中,光吸收产生激子,激子迁移或扩散到D/A界面发生电荷转移形成CT态。本论文第四章对电荷转移过程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揭示了由弹性能引起的给受体中声子间差异作为电荷转移的热驱动力,并发现在高低温区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电荷转移过程。进一步,结合熵驱动机制,计算得到热辅助电荷分离概率在室温下可达70%。该研究为高效率的有机光伏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3.手性有机分子中极化子输运诱导的自旋选择效应随着有机自旋电子学研究的深入,具有独特结构的手性有机材料开始受到关注。因其具有独特的自旋-轨道耦合(SOC),预示着拥有丰富的自旋-电荷相关的现象,例如CISS效应。近年来手性有机分子被广泛应用在有机光电器件中作为载流子传输层或者活性层等。实验发现,手性分子作为载流子传输层产生自旋极化,可以打破25%的单态激子比例。为了研究手性材料作为传输层时,载流子在手性有机材料中输运产生自旋极化的来源,本论文的第五章对手性有机聚合物分子建立了紧束缚模型并研究了自旋极化子的输运行为,发现初态为自旋上和自旋下极化子在手性分子中的输运特征是不对称的。特别是,通过计算FM/Helix/Metal器件的I-V关系,揭示了自旋极化对施加电压的复杂依赖性,并将其归因于自旋载流子速度和浓度的竞争作用。这为手性有机自旋过滤器件中观测到的CISS提供了微观量子理解,并为手性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4.螺旋堆积诱导单-三态激子转换的手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手性螺旋构型的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时,势场梯度使得电子沿着螺旋链运动时产生SOC,导致自旋简并解除。通常来讲,SOC可以降低激子自旋单态和三态之间的能量差,有利于它们之间的转化。本论文的第六章从手性SOC强度和螺旋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螺旋构型对激子产率的影响。发现螺旋堆积可以诱导激子单态和三态之间的转换,打破传统的激子自旋统计。改变螺旋结构,可以实现对激子产率的调控。该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实验上观测到的螺旋堆积诱导单-三态转换的现象,为手性OLED发光器件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剪切变硬胶(SSG)是一种交联度较低的聚硼硅氧烷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率相关力学性质。在自然状态下,SSG模量较低,呈现出柔软与塑性地状态,容易在外力或者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形变;然而在受到高应变率的外载荷时,SSG由黏流态迅速相变到橡胶态甚至玻璃态,储能模量、屈服应力、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发生大幅度增强,同时耗散大量的能量。在撤去外载荷之后,SSG又能回复初始状态。这种适应于外界应力场
学位
钙钛矿量子点(PeQDs)具有荧光量子效率(PLQY)高,发光颜色易于调控以及光谱半峰宽窄等优异的光学性质,因此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使用PeQDs作为发光层的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eQLEDs)已经具备了可以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传统无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相媲美的器件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然而,PeQDs表面配体动态结合的特点使
学位
地球中下地幔深度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大量小尺度的弹性异常体,它们形态复杂、分布广泛,通常被认为和板块俯冲或地幔热物质上涌等大尺度地质构造活动有关。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中下地幔异常体的分布可能代表了某种全球性的特征,如:地幔化学成分或粘滞系数异常等。研究这些异常体的物理性质和分布规律将对我们厘清这些异常体的来源以及认识地球深部矿物组成和动力学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本文首先针对西北太平洋鄂霍茨克海地区的深
学位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蒙药嘎日迪-5味丸治疗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搜集嘎日迪-5味丸的全方有效成分并查找相应作用靶点,然后和RA致病靶点进行深度比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RA”关系图和PPI蛋白质相互作用图并对关键作用靶点蛋白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传导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的研究,预测相关信号调控通
学位
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目前来说,占据人类发展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燃料。探索高效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已经愈来愈被人重视。鉴于此,中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绿色和环保的技术,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通过光催化剂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解决上述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从而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学位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患者多以腹泻、腹痛、脓血便为主要表现。肠道内微环境稳态的破坏可能是UC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饮食对于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代谢物影响显著。饮食方式西化可能是促进发展中国家UC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黄蜀葵花是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本经》将黄蜀葵花称为“疮家要药”。陈玉根教授根据UC的临床表现,认为UC属于“肠内疡”范畴,提出“内疡与外疡同理,内疡
学位
聚芳醚是一类稳定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的无定形或半晶态的工程塑料。近年来,聚芳醚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子材料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聚芳醚合成方法简单,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避免了金属催化剂残留对聚合物发光性质及器件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主链共轭单元之间由氧原子连接,使聚芳醚既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有利于抑制三线态激子的能量回传,又能保持共轭单元的电子结构,有利于提高导电性,增强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中国人群结直肠肿瘤性病变风险分层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一项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背景:我国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水平近年来快速上升,正逐渐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但由于我国结肠镜资源有限和CRC分层筛查策略尚未建立,我国CRC的早期诊断率和五年生存率都明显偏低。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一项基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ec
学位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技术对早期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于我院住院并行外科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5
期刊
药物代谢研究是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对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明确药物发挥药效和引起毒性的机制,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为药物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药千金子(Euphorbiae semen),来自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nnaeus的干燥成熟种子,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记载,千金子有毒,功效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癥”,主治“水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