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日本1996年提出“生存能力”的理念后,生存能力便成为了很多国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独生子女时代的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大多数是温室的“花朵”,其生存能力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超过了其他时期,是生存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最佳时期。我国曾尝试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在义务教育中建立并普及生存能力教育。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现今我国义务教育中的生存能力教育仍存在不系统、不全面、普及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儿童生存能力培养的不足,使得迎合市场需要校外的培训得以迅速发展。现阶段校外的生存能力培训机构众多,培训课程种类繁多,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原因很多,主要有培训对象群体及存在的问题把握不准确,内容缺乏体系化、系统化,且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不强,影响培训质量。如何提高校外生存能力培训质量是培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9-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9-10岁儿童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他们的生存能力进行评价,得出其生存能力上存在不足的结论。并以这些研究结果为依据构建了校外培训内容体系,用部分实例检验培训内容的效果,进而验证培训内容的合理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文献资料、探索性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构成。2.通过问卷测评确定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立和动手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中抗挫折能力和自救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中的接受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较好,交往能力中各种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中的危机意识和危机方法能力一般。其导致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个人、学校和家庭3个方面。3.构建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校外培训内容体系框架,包括5大培训内容模块,具体的培训目标及与各个目标相对应的培训项目。通过示例方式对重要模块具体培训内容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形成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体系。4.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应用示例反馈效果显示,学员及家长对培训效果整体较为满意,初步部分证明培训目标确立与培训内容匹配度较高,培训内容设计合理有效。基于研究过程和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本研究受限于研究条件仅建立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但是国内对生存能力研究相对较少,希望之后更多的研究者能够看到生存能力研究的重要性和不足,加强对生存能力其他年龄段的研究。2.本研究发现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发展上存在的不均衡、不同步的缺陷,经分析其导致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个人、学校和家庭3个方面,在此期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可以把结论更好的公开,以促进儿童生存能力的均衡发展。3.依据具体的培训目标设置了与各个目标相对应的培训项目,但是理论的建立和实践仍有很大距离,希望今后相关研究者能够把此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实践经验对相关理论进行丰富。本研究初步形成了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体系,但是考虑到笔者研究水平有限,生存能力培训实践经验不足,在此希望有生存能力培训实践经历的研究者能够依据具体实践对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体系进行补充。4.本研究虽然对沈阳市9-10岁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应用进行了验证,但是由于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较多,笔者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一一验证,在此希望后续研究者对儿童生存能力培训内容进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