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一直将政治动员作为重要的政治领导方式,“忆苦思甜”运动是中共政治动员的成功实践,运动中,中共运用旧社会负面合法性资源和新中国现实合法性资源,结合多种动员技术手段,引导群众开展阶级斗争,通过新旧两种社会的比较,引发群众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增强群众对无产阶级身份的认同、对中共执政的拥护和支持,以此巩固中共的执政地位。本文采取历史事件与动员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963年至1966年期间“忆苦思甜”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历史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及文献分析法,在对“忆苦思甜”运动的动员背景、动员要素、动员特点、动员效应和动员限度研究的基础上还原“忆苦思甜”运动的历史真相。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还原20世纪60年代“忆苦思甜”运动的历史真相;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运动的核心动员要素、动员特点和动员效力进行研究,深入挖掘中共在特定时期进行政治动员的特色,为中共当代的政治动员提供有益启示。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政治动员与“忆苦思甜”)进行阐述和论证;第二部分对“忆苦思甜”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及1963年至1966年“忆苦思甜”运动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忆苦思甜”运动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在中共应对当时国内环境和国外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第三部分分析“忆苦思甜”运动的政治动员要素,主要包括动员主客体、动员所运用的新旧资源及动员的技术手段。“忆苦思甜”运动是由中共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通过政治教育、政治宣传、群众运动和典型示范等动员技术,对旧社会负面合法性资源和新中国现实合法性资源进行有效运用的政治动员;第四部分对“忆苦思甜”运动中的动员特点、效应及限度进行论述。“忆苦思甜”运动呈现动员主体权威化、动员机制互动化、动员模式非程序化及动员形式多元化等特点,既产生积极效应,也受消极效应的影响,而运动中不可避免的时间限度和绩效限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积极效应的发挥;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是结合运动,对当代中共政治动员提出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