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为研究对象,对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演变的机制和动因,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和与汉语史的比较,归纳出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演变的规律。全文总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柳江进德镇的地理人文概况、进德客家方言的音系、情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情态系统类型及助动词的划分标准。本章主要通过对比前人学者对情态系统划分类型存在的争议和对情态助动词的界定标准,结合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具体所表示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三大类进行研究。
第三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及其演变。本章主要对进德客家方言具体的情态助动词“会[(u3)i51]”、“□[tau31]”、“□[(3)i51]”、“想[si(3η)31]”、“该[k(3)i45]”、“着[t∫h(3)k5]”、“捱[ηai45]”、“话[(ua)51]”等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分析其演变的过程,通过进一步与汉语史和跨语言的比较,概括出其语法化在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
第四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系统。本章对进德客家方言主要的情态助动词类型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比较了部分同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的助动词。
第五章,结语。本章主要对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词性上,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主要来源于一般动词,包含多种语义的情态助动词基本符合类型学上“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主观性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柳江进德镇的地理人文概况、进德客家方言的音系、情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情态系统类型及助动词的划分标准。本章主要通过对比前人学者对情态系统划分类型存在的争议和对情态助动词的界定标准,结合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具体所表示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三大类进行研究。
第三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及其演变。本章主要对进德客家方言具体的情态助动词“会[(u3)i51]”、“□[tau31]”、“□[(3)i51]”、“想[si(3η)31]”、“该[k(3)i45]”、“着[t∫h(3)k5]”、“捱[ηai45]”、“话[(ua)51]”等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分析其演变的过程,通过进一步与汉语史和跨语言的比较,概括出其语法化在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
第四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系统。本章对进德客家方言主要的情态助动词类型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比较了部分同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的助动词。
第五章,结语。本章主要对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词性上,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主要来源于一般动词,包含多种语义的情态助动词基本符合类型学上“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主观性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