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流动农民工选择举家迁徙的方式进入城市社会,他们的子女(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上学的数量也因此急剧增多。研究这些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流动儿童有着什么样的城市认知,探析这些城市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对于我们了解城市社会结构下流动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处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态度,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将流动儿童有关城市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认知统称为城市认知,分别从他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对城市人的认知以及对城市中流动人口的认知三方面探讨了流动儿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认知,并从城市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角度分析了这些城市认知受哪些因素所影响,以及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本文认为,流动儿童比较能够认可、适应和习惯城市的物质环境,但是对城市的社会环境却很难满意,他们觉得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过于冷漠,这主要是由于与以前的农村社会生活相比较而得出的,另外,城市社会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得他们游离于城市居民人际关系网络之外;流动儿童羡慕城市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却敏感于城市人对其歧视性的言语行为,明显感受到城市人对他们的贬低和排斥,虽然客观地看,并非所有的城市人都有这样的歧视态度;流动儿童心目中的流动人口有着“农村人”的好性格,却没有“城市人”的好修养,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认知评价体系带有“有限城市化”的特征,在流动儿童意识中,城市人并不视他们为其群体中平等的一员,因此,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缺乏身为城市人的心理认同,结果,他们或认为自己仍是农村人,或不知归属于哪种社会身份,形成了一种空认同。
不论上述哪方面的城市认知,都来源于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的日常生活经历,而这种日常生活经历与城市认知所反映出的流动人口有一种被城市社会所“二元化”的倾向。与当代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不同的是,城市社会这种二元化结构不仅表现在制度性方面,同时还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