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阿尔都塞以来,当代马克思主义对斯宾诺莎进行了深入的重新解读。在实践中与此相伴随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革命风暴及其消散,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和全球资本主义的成熟。在理论中,同样是激进思想家的德勒兹创造性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斯宾诺莎,施特劳斯学派富有影响地探究了斯宾诺莎的隐微教导,许多生态主义者推崇斯宾诺莎的自然概念。随着哈特与奈格里出版《帝国》三部曲,斯宾诺莎的复活正在变得更加意义重大。这篇论文研究了斯宾诺莎和马克思的内在性思想,主要的理论对手是康德和黑格尔各自对内在性的理解。对康德来说,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关系正如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信仰的关系那样。我们无法仅仅通过内在性理解我们如何可能介入事物本身,却只能把我们向来具有的自由还原为必然性、合理性。黑格尔正确地指出超越性不在内在性的彼岸,而是内在性自我发展的一个环节。辩证法的特征是内在批判、内在超越。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康德式的理解与重商主义一致,黑格尔则把握了资本主义不断自我革命的逻辑。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推进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斯宾诺莎没有辩证法,坚持单纯的内在性:在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之外不存在不动的推动者,上帝的力量无非是自然力。与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斯宾诺莎不认为事物的秩序是固定不变的,更不认为理性可以完全把握这个秩序。悖论在于:斯宾诺莎尽管完全清楚理性的有限性,却从未诉诸超越的事物,甚至没有诉诸内在超越,而是力图从理论中彻底排除非理性。用阿尔都塞的话说,对非理性的思考是一个理论主义的错误,它以实践的名义避免了实践。这篇论文的第一章描绘了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第一节是破坏性的,探讨了从《神学政治论》到《政治论》的进展,论述了斯宾诺莎如何拒斥国家、战争的超越外表。第二节分析了斯宾诺莎的知识论,展示了如何以唯物主义的方式思考观念和观念体系。第二章论述了缺乏辩证法的斯宾诺莎难以思考革命,黑格尔则能够为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在第一节中交锋的是斯宾诺莎的实体和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第二节的较量则在斯宾诺莎的样式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之间展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散见于这两章中。第三章分析了马克思的两对重要概念:意识形态与生产关系,政治革命与社会变革。这两对概念都是悖论性的。马克思完全清楚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创造性,却坚持以理性的、精确的方式分析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必然矛盾。马克思坚决拥护革命,却认为阶级社会将以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无产阶级的自我消灭告终,从而社会变革将不再是政治革命。斯宾诺莎的内在性思想能够让我们思考这些概念的复杂性。我们必须把革命理解为辩证法式的内在超越,甚至也许理解为康德式的超越。不过对马克思来说,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直接的成果。我们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消除超越的幻想,学会专注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力图获得共同管理生产过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