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这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并极具变化,逆反行为则是这一阶段的群体普遍存在而又典型的行为。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对初中生逆反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借助面子理论这一理论工具,主要分析在学校场域中初中生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发生逻辑。本文主要以在校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年龄界定在12-15周岁之间,采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以及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资料与数据。研究发现,主动性逆反和被动性逆反、隐形逆反和显性逆反是初中生逆反行为的表现类型。整体而言,这群学生在学校里遭受正负面面子威胁,前者指初中生追求独立自主的公众形象经常受到教师、校领导及校园规范的压制和阻碍,后者指这群初中生在校园里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具体来说,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表现为丢面子时的逆反,争面子时的逆反以及给面子时的逆反。通过前台纷繁复杂的逆反行为可以窥探后台学生的真实诉求。逆反行为属于一种面子功夫,学业失败以及校园生活中遭受的面子威胁,使得他们采取逆反这样本能而又擅长的方式来掩饰作为学生的失败,而逆反又成为建构其同伴圈的基础,但这一网络是临时、脆弱的。他们明晰当下的混乱状态,对未来却有明确的规划,从而发展出一套对老师、校园独特的看法。初中生在和老师的斗智斗勇中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主体意识,在面子受到威胁时采取逆反这样一种面子功夫,实则是在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这背后是成长的动力。上述发现启示我们,一是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二是挖掘面子的正面功能,利用面子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最后是要关注学生逆反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意义,认识到逆反行为是初中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其背后是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