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通常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似乎是一条经验规律,无论从国际范围内四次大规模产业转移实践来看,还是国内由东向西产业转移实践来看,都无一例外的印证了这条经验规律。然而产业转移对于承接地而言,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关键取决于产业承接方式的选择以及自主创新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进程中,明确提出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向“一基地三区”迈进,区域间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河北作为京津产业转移承接的首选之地,如何抓住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搭上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是当下政府部门和经济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积极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的特点。选择使用“十二五”期间工业行业和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而整理计算出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和区位商,实证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专业化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京津、京冀工业产业结构相似度较低,津冀工业产业结构相似度高,京津冀专业化程度也有区别,分别处于不同产业梯度水平,北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尤其是本文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相似度分析,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科学地决策依据,这是本文对一个突出亮点。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京津冀纷纷主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结构趋同,与北京、天津相比较,河北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河北既不能丢掉传统优势产业,也不能固步自封错失良机,为避免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继承劣势产业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最后为河北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出以下对策思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在承接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营造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