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特指不伴有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疾患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中,房颤显著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则明显的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猝死,属于恶性心律失常。而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与心脏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血管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研究尚少。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或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标志物,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炎性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P不仅是标志物、危险因素,而且是强大的致病物质,其致病性主要体现在损伤内皮功能、加剧心室重构等方面。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当内皮细胞受损时,其血浆中水平显著增加,是内皮功能受损的标志物。血压的昼夜节律即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曲线呈现“双峰一谷”的特征,其对适应机体的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的心脑血管功能等十分重要。目的:通过对单纯高血压病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hs-CRP、ET、vWF、EDD、LVMI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检测,从血管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心室重构、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进一步研究hs-CRP与内皮功能、心室重构的相关性,讨论hs-CRP参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探讨单纯高血压病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hs-CRP、内皮功能及心脏超声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及Lown分级,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24例,男:女=12:12,57.46±9.21岁)、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A组(Lown分级Ⅰ-Ⅱ级)及B组(Lown分级Ⅲ-Ⅴ级),其中A组23例(男:女=11:12,59.61±10.44岁),B组19例(男:女=13:6,59.74±14.76岁)。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20例(男9例,女11例,53.20±7.54岁)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经相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排除有明确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性质心律失常患者,且患有急性炎症、严重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重度贫血、甲亢,使用过抗凝及溶栓疗法者不能入选,服用抗炎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达到5个半衰期者亦排除。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用药情况;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E峰、A峰,根据Deverc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纯高血压病组及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hs-CRP、ET、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hs-CRP、ET、vWF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增加。2.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A组及B组之间EDD、LV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LA、E/A无统计学差异。3.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及B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而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单纯高血压病组hs-CRP与ET(r=0.554,P<0.01)、vWF(r=0.488,P<0.05)、EDD(r=0.496,P<0.05)、LVMI(r=0.519,P<0.01)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A组hs-CRP与ET(r=0.494,P<0.05)、vWF(r=0.434,P<0.05)、EDD(r=0.456,P<0.05)、LVMI(r=0.713,P<0.01)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B组hs-CRP与ET(r=0.567,P<0.05)、vWF(r=0.531,P<0.05)、EDD(r=0.487,P<0.05)、LVMI(r=0.542,P<0.05)呈正相关。结论:1.血管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心室重构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2.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昼夜节律消失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Hs-CRP与内皮功能、心室重构具有相关性,hs-CRP可能通过加剧内皮功能障碍及心室重构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通过对三者指标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进行预测。4.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积极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应注意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室重构,恢复血压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