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主体在掌握母语(第一语言)之后,对另外一种语言的习得过程。在第二语言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迁移现象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语言的标记性被视为迁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研究具体研究母语种类不同对不同标记程度的汉语句子加工的影响,及其会导致怎样的眼动加工模式。根据英语母语留学生被试与中国学生被试对汉语句子加工的眼动特征,探索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Hi-Speed眼动仪为实验仪器,用E-Prime编制和呈现刺激材料,共构造30个句子(六种句式)。实验采用2(母语种类:汉语、英语)×2(汉语水平:高级、初级或者专业、非专业)×6(句式:被字句、把字句、主动宾句、主领句、存现句、主受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母语种类是组间因素,汉语水平是组间因素,句式为组内因素。被试先阅读理解不同形式的汉语句子,接着选择句子的逻辑主语是句子下方三个选择项中的哪一项。眼动仪会记录句子判断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然后用BeGaze软件进行数据合成,最后从早期加工和晚期加工指标出发,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学生汉语专业组和汉语非专业组的眼动模式无显著差异。(2)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初级组和留学生高级组的眼动加工模式有差异。(3)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高级组对主动宾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眼动加工模式与中国学生的眼动加工模式差异不显著。主要结论:(1)句式的标记程度对句子加工的眼动模式有影响。(2)中国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对主动宾句的加工都表现出原型倾向。(3)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阅读不同标记程度的汉语单句时,受到母语语法规则的影响,对无标记句式(如主动宾句)迁移较容易,对有标记句式(如存现句)迁移较难,从而验证了竞争模型理论。(4)中国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对不同标记程度的句式的认知加工既表现出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