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小学生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多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道德教育。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发产生的对他人有利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个体之间的交往和群体的团结都有重要作用。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行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这种行为与个体的道德水平相联系起来,所以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之间构成和谐关系的基础。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理论认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基础。研究表明,对他人需要的移情反应是助人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动机。在整个儿童阶段,小学四年级(一般为9-10岁)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而且具备了独立性和批判性意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促进,可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通过两个研究来探讨移情训练促进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效果。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对小学四年级儿童进行调查,进一步探索四年级小学生的移情水平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36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经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四年级小学生的移情水平可以预测亲社会倾向。研究二:根据Otfinowski等人的移情训练方案,结合中国学校生活特点,对训练故事情境进行了一些适应性修改,最终形成了12小节移情训练课程。通过移情训练后,实验班儿童的移情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班;实验班儿童的亲社会倾向也显著高于对比班。表明短期的移情训练可以促进四年级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总体来看,本研究对于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课程设计,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也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实证支持与理论证据。但是本研究还存在被试代表性不足,和缺乏追踪研究探讨培养后效的问题,需要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