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以教育者为唯一的主体,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然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难以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作用于受教育者,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最终养成完善的人格。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受教育者当作客体看待,单纯地向其灌输相关的教育理论,使其主体性无法发挥,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就容易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上,从而变成机械的理论背诵者和记忆者,很难将理论内容吸收内化,更谈不上品德和人格的升华。而主体间性理论作为西方哲学视阈中的亮点,它所指向的恰好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反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观点。主体间性涉及到两个主体之间或者是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超出了传统的主体性视野中单一主体的桎梏。主体间性所指向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和调节性,而这一点正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不谋而合。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统一,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使受教育者由被动的理论接收者变成主动的理论内化者。从而在使受教育者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也使其品德和人格在不知不觉的浸染中提升,以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原因,本学术论文对主体间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合进行了大胆地尝试研究。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的研究,探明主体间性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当前思想政教育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要性,进而尝试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表现,最终推导出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文章紧密围绕主题,主要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第一部分:主体间性理论一般概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二,主体间性的内涵与特征;第三,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第四,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价值表现。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能够明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实现双方的身份平等;第二,能够建构合理的沟通渠道,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理解交往;第三,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三部分: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这一部分主要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考虑的,第一,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落实;第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构建;第三,评价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