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如何?各省市的排放情况趋势怎样?我国传统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能否很好的解释碳排放的变化?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如何?又有哪些经济发展因素显著地影响着碳排放量的增加?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本文重点解决如下问题:(1)基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选取九种能源,对中国1995-2009年间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准确、系统地测算,并以此为基础,以15年内各省市平均二氧化碳量为指标,将其划分为低、中、高排放三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2)根据测算出的三大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低、中、高排放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逐年增加,且呈现阶段性特征,另外,其区域CO2排放量差异非常明显且逐步扩大,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的不同。接着利用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三大区域并未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而是呈现出倒N型曲线,且并未到达倒N型曲线的上升至下降的阀值点。(3)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方法)系统地分解分析了中国三大区域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特征,将总效应分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并对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效应,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也发挥了微弱作用,而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则主要是强度效应。最后,本文在前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减少二氧化碳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揭示若中国执行碳减排其重点应放在哪些省份,使其能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这是个“细节是魔鬼”的时代,作为追求生活品质的一群,精致就是细节的放大。从常规的围巾、皮带、钱包、墨镜到你容易忽略的手镯、钥匙链甚至护鞋用具……每一件、每一处都能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临成千上万种决策选择,各种选择进行着相互博弈.在相关均衡的二人博弈中,当博弈双方根据某种具体共同观测到的信号来采取行动时,我们将其称之为信号
本文报道一组20例持续性房颤,应用乙胺碘呋酮复律效果的观察。房颤持续时间大部分为1.5~96日,最短的两例为6天和11天。乙胺碘呋酮每日量为0.3~0.8克,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先进科技与新兴产业的结合,技术创新对国家及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伴随着我国影视剧行业的飞速发展,演员被置于过度关注的光环之下,逐渐被“明星”“偶像”等称谓所代替.近些年来,一些负面新闻不断爆出,其中“小鲜肉”霸屏,“看脸”风潮,“
自从200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对班主任的“辛甜苦辣”也颇有体会,然而,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去体会管理学生
本文报告我院1968~1977年住院病人中资料齐全、诊断明确的甲亢(Graves病)13例,与同期因其他疾病而不影响周围白细胞象的住院病人(如白内障、青光眼、疝等)按同样的性别、年龄
教学片段一:三分教,七分等某节课要学生解决一题,题目如下:新华小学各年级学生如下表。①分乘9辆车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②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超过200
现如今文学史上对《儒林外史》的看法多种多样,有的学者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反孔批儒”“具有反儒倾向”的作品;有的学者却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儒林外史》并不是
本文报告56例二度AV结阻滞的随访研究。方法:56例二度AV阻滞病人,男46例,女10例,年龄18—87岁。选择标准为:(1)心电图有二度AV阻滞;(2)多次心电图提示慢性表现及(3)电生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