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已逐步绑定在以高碳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中,并陷入了所谓的“碳锁定”困境,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转型造成了严重威胁。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治理碳排放问题上,很少对“碳锁定”困境形成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文将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碳锁定”困境成因及其“碳解锁”途径展开探讨,并初步构建了“碳锁定”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我国“碳锁定”的主要来源和现实因素分析。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能源结构、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认为:技术锁定、组织锁定、产业锁定、制度与社会锁定是我国“碳锁定”的主要来源;能源结构严重依赖煤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公共消费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对GDP的盲目追捧、世界经济格局中特定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我国“碳锁定”困境形成的客观现实因素。第二,“碳锁定”困境成因及解锁策略分析。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分析认为“碳锁定”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演化历程,即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制度系统的介入、技术与制度的双重演化;从技术的视角,通过对技术的路径演化历程分析,认为破解碳锁定困境、解除高碳技术锁定的关键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使得高碳技术的路径演化逐步向低碳技术路径偏移,最终实现低碳技术系统完全替代高碳技术系统;从制度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和非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认为目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并不符合博弈结果的最优解。政府应加强低碳政策、低碳文化、政绩考核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三,“碳锁定”治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技术创新是破解“碳锁定”的关键,制度创新是突破“碳锁定”的基础。而要想彻底破解“碳锁定”困境、实现低碳发展,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碳锁定”治理体系作保障。目前,国内尚无人提出一套完整的“碳锁定”治理体系框架。本文借鉴了国外在破解“碳锁定”困境方面的历史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包含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政策体系、协调保障体系三个一级指标在内的“碳锁定”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和制度方面的数据难以获得,该治理系统只涉及基本框架的构建,缺乏经验研究和量化分析,但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