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选编鲁迅作品以来,回顾总结这八十年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编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时期的教材,同一篇作品可被编排在不同年级,而且每套教材所选作品各不相同。这引起笔者的注意和思考:到底应选哪些鲁迅作品进入中学课堂?应该如何编排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现行教材所选作品能否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它们对中学生身心及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否有益?为使思考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一千名高三学生和一百位中学语文教师发放了问卷,征询他们对目前教材鲁迅作品选编的意见和看法。结果发现: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鲁迅及其作品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接纳,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中学阶段有学习鲁迅作品的必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大多对目前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不太满意,认为有些作品由于时代背景距今相隔遥远,无法真正理解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作品语言苛刻犀利,多反映社会的阴暗面,读后使人心情沉重。比较喜欢阅读鲁迅散文和小说,对杂文却敬而远之,认为无法理解,读不懂。
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了目前教材关于鲁迅作品选编的确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本文试从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理论以及鲁迅作品本身特点入手,在尊重学生、尊重科学的基础上,重新对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编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首先是典型性,考虑选择那些体现鲁迅思想精髓,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其次是可接受性,选文要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能促使其身心健康有益的发展;最后是现实性,要重视社会因素,选文要结合时代特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基于三方面因素的思考,中学语文教材在选编鲁迅作品时,应有不同阶段的考虑:初中阶段主要向学生介绍鲁迅对故乡,对亲人的一些回忆性小说散文,感受鲁迅内心世界最美好最光明的一面;初三到高中转型期由散文小说向杂文过渡,开始接触反映鲁迅心灵较为严肃深刻的作品;高中阶段逐渐引导学生面对生命与人生,接触鲁迅的一些基本命题,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和精髓所在,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本文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重新建构了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