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东日本Mw9.0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对地震动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本文选取该次地震日本强震观测网K-NET和KIK-NET获得的三分量强震记录,研究此次地震的近场地震动分布特征。根据该次地震震源破裂特征将强震记录的波形分成两段,分别研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值SA的特征,分析震源破裂过程对特大地震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一、对于所选722个台站三分量数据求整体、前段、后段波形的峰值加速度值,得到整体、前段、后段波形的PGA分布图及PGA的观测值随断层距的衰减特征以及与经验统计衰减关系的对比。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整段波形的峰值加速度呈平行于断层走向的带状分布,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略大于竖直向。前半段波形的峰值加速度在东北部区域较大,以此区域为中心向四周衰减。后半段波形的峰值加速度的分布与整段波形的峰值加速度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后续破裂事件对此次特大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有重要影响。(2)对应于震级Mw7.7第一次破裂事件的前段波形的PGA值远比整段波形的地震动参数小很多;后段波形的PGA衰减特征与整体不分段时的情形基本相同。(3)就整体而言该次地震PGA小于由衰减关系给出的Mw9.0的预测值;对应于震级Mw7.7第一次破裂事件的前段波形的PGA值小于经验衰减关系给出的Mw7.7的预测值。二、对于所选722个台站三分量数据求整体、前段、后段波形的峰值速度值,得到整体、前段、后段波形的PGV分布图及PGV的观测值随断层距的衰减特征以及与经验统计衰减关系的对比。研究表明:(1)峰值速度的分布特征与峰值加速度的分布特征大体相同,后续破裂事件对峰值速度的影响比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更大些。(2)峰值速度与经验统计的衰减关系相比衰减得较慢,整段波形的峰值速度小于Mw9.0峰值速度的预测结果。与峰值加速度相比峰值速度的观测数据偏离经验衰减关系Mw9.0的预测值相对较小。(3)前半段与后半段波形的峰值速度的衰减趋势大致相同,在断层距相同的台站后半段波形的峰值速度远大于前半段波形的峰值速度。断层距小于100km的区域前半段波形的峰值速度的观测数据小于Mw7.7的预测值,断层距大于100km的区域观测数据普遍高于Mw7.7的预测值。后半段波形的峰值速度高于Mw7.7的预测值。三、对于所选722个台站的东西分量数据求T=0.2s、0.5s、0.8s、1s、2s、3s时整体、前段、后段波形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得到SA的分布图,并将T=0.2s、T=1.0s、T=3.0s、T=5.0s、前段、后段波形的SA值随断层距的衰减特征与经验统计衰减关系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整个地震过程的SA呈平行于断层走向的带状分布,随着T的增大,这种带状规律性逐渐减弱。(2)T=0.2s时,前半段波形的SA值在东北部区域较大,SA值围绕此区域向四周衰减,随着T的增大,这种规律性逐渐减弱。后半段波形的SA分布与整体的SA分布特征大致相同,随着T的增大,后半段波形的SA分布更相似于整段波形的SA分布。(3)这次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值远小于Mw9.0经验衰减关系给出的加速度反应谱值的预测值,也小于Mw7.7的预测值。四、对722个台站的东西分量数据求取此次地震的70%与90%能量持时,研究表明:(1)70%持时长度在20s-150s之间分布,90%持时长度在30s-200s之间分布。(2)能量持时的分布主要受发震断层的控制,70%与90%能量持时长度均随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增大。(3)在靠近断层的日本东部海岸地区,北部地区的能量持时大于南部地区的能量持时。这次Mw9.0特大地震的PGA、PGV、SA均比由经验衰减关系给出的Mw9.0预测值小,它更接近于几次震级接近于Mw7.7的子破裂事件对应的地震动参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