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麻(Linumusitatissim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油用亚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纤用亚麻是重要天然纤维的来源。我国的亚麻产量和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原因之一还是亚麻品种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进行品种改良是我国亚麻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本试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抗非生物胁迫基因At NDPK2导入到亚麻基因组中、通过染色体加倍技术对亚麻进行四倍体的诱导,培育亚麻新种质,进而为培育高产优质的亚麻新品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亚麻无菌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双亚7号和晋亚7号两个亚麻品种的最佳消毒方式是氯气(100m LNa Cl O和4m L浓HCl反应生成)在密闭容器内处理24h;双亚7号亚麻的发芽培养基为MSB;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6-BA 1.486 mg·L-1+IAA 0.293 mg·L-1+KT0.223 mg·L-1,增殖系数达到13.15;组培苗最佳伸长生长培养基为MSB+6-BA 0.1 mg·L-1+IBA 0.2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IAA 0.01 mg·L-1,平均生根数为20.6条,生根率达到100%。晋亚7号亚麻的发芽培养基为MS;茎尖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6 mg·L-1+NAA 0.41 mg·L-1,增殖系数为6.80;下胚轴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17mg·L-1+NAA 0.20 mg·L-1,增殖系数为5.29;组培苗最佳伸长生长培养基为MSB+6-BA 0.1 mg·L-1+IBA 0.1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01 mg·L-1,平均生根数为15.6条,生根率达到100%。2.亚麻转At NDPK2基因及转基因愈伤的耐胁迫分析:通过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得到亚麻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将双亚7号和晋亚7号培养5d苗龄的亚麻,下胚轴切成0.5cm左右,放在预培养培养基中预培养2d后,取出放于OD 0.6-0.8的农杆菌菌液中摇动10-15min。然后用灭过菌的滤纸吸干下胚轴表面的农杆菌,置于不含抗生素的共培养基上共培养3d,共培养结束后将下胚轴转入含50 mg·L-1G418和300 mg·L-1Cef的下胚轴分化增殖的筛选培养基中。当培养30d左右,下胚轴大部分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分化的小芽死亡,只有少数的小芽能够继续存活,将抗性小芽转接到芽伸长培养基中培养,抗性小芽长高,将其分成单株接种到加有50 mg·L-1的G418生根培养基中,10d左右能长出大约15条/株的根,形成抗性植株;对转基因愈伤组织进行了初步的耐胁迫分析,结果表明:Na Cl和甘露醇胁迫后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愈伤组织均产生一定的伤害,但是转基因的受损伤程度要低于非转基因的。3.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诱导亚麻多倍体:采用秋水仙碱浸泡双亚7号亚麻无菌种子和无菌苗茎尖的方法进行诱导,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各处理因素的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各处理因素的最佳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处理亚麻无菌种子的方法进行诱导的最佳条件为:种子在水中萌动时间为36h,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浓度为0.075%,处理时间为24h,变异率为40.7%。处理无菌苗茎尖的方法进行诱导的最佳条件为:在无菌苗培养8d时,取茎尖用浓度为0.10%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处理时间为18h,变异率为48.7%;对诱导后肉眼观察有变异的植株取根尖进行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发现染色体数目均为2n=4x=64;通过对外部形态的观察发现四倍体的茎比二倍体的粗壮,叶片较二倍体厚,颜色较二倍体稍深,表面较二倍体略显粗糙,通过生根后对根的观察发现四倍体的根较二倍体的粗壮,根条数比二倍体的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