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理想的幻灭--论老舍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enand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老舍的文学创作和他所生活的北京密不可分,老舍与北京的联系也常常是老舍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不过,单一的现实主义研究思路已经对老舍研究产生了桎梏。因此,本次研究以美国学者利罕提出的“文学在城市化进程中与城市实现了双重构建”研究思路作为理论依据,通过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以老舍小说中的北京,以及其笔下的人物命运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讨论北京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老舍对于这座城市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间的书写与记录,试图寻找出在老舍如何在作品中反映出了与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特性,以及文本与城市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双重构建。
  以上述研究思路作为切入点,本着能够使老舍研究跳出现实主义研究方法与现实主义价值取向为其带来的桎梏的初衷,本次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范围、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城市发展与文学史发展的关系,确定城市空间与小说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确定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详细论证老舍小说中的“城市书写”,以及其作品中不同层面的幻灭结局;最后在第四部分中系统分析老舍小说中的幻灭结局同彼时北京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客观联系。
其他文献
“网络段子”是网民在网络上表现个性化存在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网络段子”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它实际上也承担着当代社会价值共构的功能,并推动社会共识的生成。全文以此核心观点展开,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网络段子”的基本概念。从时间上看,“网络段子”的精神品格与形式基础来自于民间和宫廷中的滑稽优伶;从文献来看,“网络段子”的基本文字形式早在先秦散文中就已经初见雏形。“网络段子”与段子最主要
学位
清代疆域一度北至外兴安岭、西至葱岭一带、南至琼州、东至库页岛。如此辽阔的疆域格局使其边疆地区涵盖范围比前朝边疆更大,也更复杂。与此同时,清代边疆赋因疆域辽阔和大一统的时代背景而盛极一时,赋作家也因此在一经一纬之间尽显雄博广大的“赋家之心”,以前所未有的时代精神赋写遒劲有力的边疆山川风物与人文世情。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了清代思想文化状况与边疆赋的创作因由,从清代边疆形势、治边政策、文化政策、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也是一部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作品。历代有许多研究者对《西游记》的象征艺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从各个角度发掘这部名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学者从象征的角度对这部作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故而在继承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象征的角度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展开研究,既能进一步揭示作品所使用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挖掘《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又能为
学位
作为新世纪青春文学的代表作家,笛安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而热烈的青春情怀,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青春主题。本论文从青春视角切入笛安小说创作,借鉴主题学理论研究笛安笔下的小说作品。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探讨笛安小说中的青春流浪主题;第二章梳理分析笛安小说中的青春爱情主题;第三章主要研究笛安小说中的青春理想主题。  从文学意义来看,笛安小说中的青春主题抒写是对文学史中
学位
鲁迅的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以简练和深刻见长。同时,鲁迅的小说语言也极具有浓厚的艺术性,能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也是其小说语言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也是鲁迅作为艺术家身份的具体表现。鲁迅小说语言的画面感具体表现在塑造人物、构建场景以及描摹心理时所呈现出的不同画面。鲁迅小说语言的画面感以写意性画面为主,写实性画面为辅,通过各种构成方式与表现手法具体展现了一个个读者可以在其中感知到颜色、形状、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革也给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周梅森的创作成绩令人瞩目,他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先后推出了《人间正道》《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绝对权力》《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人民的名义》等大批长篇小说。周梅森于新世纪前后创作的这一系列的长篇小说,既写出了国家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批判了官场的腐败
作为金元之际最著名的文学大家,元好问的文学成就虽被人们高度关注,但在某些具体领域还缺乏全面深入地探讨,对其七言律诗的研究便是如此。元好问七言律诗成就最高,今存332首,数量颇丰,占其全部诗歌作品的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对元好问七言律诗的研究还只是局部的,往往只关注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对元好问七言律诗进行整体的研究与解读,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绪论部
学位
商人一直以来是文学作品描写对象之一,但直到唐代商人形象才集中出现于文学作品中。胡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人类型,唐人不吝笔墨以其为题材创作出内容丰满、想象奇特的小说。同时,胡商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了唐朝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胡商及其相关故事。本文全面爬梳了《太平广记》《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全唐五代小说》,其中涉及胡商题材的小说共58则。结合史料,以期对胡商及唐代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重新审
学位
莫言的小说创作受到古今中外诸多文学资源的影响。就20世纪的中国作家而言,莫言坦言心理上与鲁迅最为接近。他不仅长期、持续地阅读鲁迅作品,还从中获取多种营养,创作时尝试在意义传达、叙事技巧等多方面,学习鲁迅,发展鲁迅。莫言小说中的“吃人”主题表达,便受到鲁迅所开创的具有现代性思考的“吃人”主题的深刻影响。  论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对鲁迅式“吃人”主题的概念进行辨析、界定,
学位
《聊斋新义》内收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的13篇小说,改写时间是1987至1991年间。改写后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表现了新的价值观和人文理念。根据选题特点和题旨需要,论文主要以文本细读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汪曾祺对《聊斋志异》的改写。首先论述改写的文本内容,涉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题材处理三个方面。将改作与原作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故事情节的改变、人物的增减和强弱的变化以及情场和官场的选择,足见汪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