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和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中外有关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著作,多为通史性的,以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尚不多见。 本文沿循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以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在尽可能充分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恢复邦交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这两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详细回顾了中日两国政府在这两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及其作用;深入地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日政策及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某些特点及其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启示。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是在历史遗留下来的条件下艰难缔造的结果。本文第一章追溯了邦交恢复之前中日关系的遗产。主要包括: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恩怨;国家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下,中国政府所主导的中日两国民间外交,及其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症结。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一再侵略,切断了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民间外交奠定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础。台湾问题和美国的阻挠,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障碍。 中日两国关系的大门之所以能在70年代初打开,除了民间外交奠定了基础这一重要因素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这就是: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悄然形成,美日矛盾的不断增长,以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调整。第二章分析了上述三种因素给中日关系带来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客观上为中日握手言和提供了历史契机。 第三章回顾了中国对日“乒乓外交”、“吊唁外交”等不懈努力的过程。这些努力产生了3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了解了日本政情,促进了日本国内要求恢复日中邦交力量的增长,给日本政府造成了压力。 在1971年冬至1972年夏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一系列对中日关系带来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出任内阁首相等。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抓住机遇,加快对日工作的步伐。第四章分析了上述事件对中日关系新局面形成的催化作用。 第五章详细考查了中日两国通过民间渠道完成建交谈判预备性工作的过程,以及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日本人士为实现访问中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民间外交不仅为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最后铺平了田中角荣访华之路。 第六章主要反映中日建交谈判迭宕起伏的过程,阐述了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