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茶园土壤普遍过度酸化,土壤p H<4.5的茶园比例达52%,土壤肥力降低,缺镁茶园面积超过57%。研究发现,土壤中交换性Mg2+与p H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外源施用镁肥对土壤交换性Mg2+及由此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作用路径机理尚不明确,无法为镁肥改良茶园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酸化茶园土壤作为试验材料,于2020至2022年在福建省安溪县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展施用镁肥室内土壤培养试验
【基金项目】
:
农业农村部资助项目—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计发[2017]110号/KMD18003A);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174001); 安溪县茶园土壤配方施肥与生态改良(KH210209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茶园土壤普遍过度酸化,土壤p H<4.5的茶园比例达52%,土壤肥力降低,缺镁茶园面积超过57%。研究发现,土壤中交换性Mg2+与p H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外源施用镁肥对土壤交换性Mg2+及由此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作用路径机理尚不明确,无法为镁肥改良茶园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酸化茶园土壤作为试验材料,于2020至2022年在福建省安溪县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展施用镁肥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在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仙东村开展田间施肥试验研究。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基础上,进行田间施肥试验,明确镁肥改良酸化茶园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镁肥可以改良茶园土壤酸化,可显著提高土壤交换性Mg2+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添加400mg·kg-1镁肥提升受试土壤p H效果最显著,处理后p H3.39、p H4.00和p H4.52受试土壤的p H平均提高了6.3%~13.2%;对交换性Mg2+平均提高了67.25%~333%;交换性Al3+平均降低了14.5%~41.4%,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用镁肥能够显著改良土壤酸化。2.施用镁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交换性Mg2+的直接效应路径提高p H,以及降低交换性Al3+的间接效应路径提高土壤p H。对三种酸化茶园土壤,交换性Mg2+对p H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最大且达显著水平,路径系数分别为0.5652、0.3417、0.3388;交换性Mg2+对交换性Al3+的直接效应达显著水平,路径系数分别为-0.6600、-0.4952、-0.8901;交换性Mg2+对茶园土壤p H的影响最高,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8380、0.5322、0.6935。说明施用镁肥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的过程中,交换性镁为主要酸化改良因子,其主要通过提高交换性盐基的直接效应路径,以及降低交换性Al3+的间接效应路径提高土壤p H。3.施用镁肥,还通过较大幅度提高交换性Ca2+的直接效应路径影响土壤p H。对三种酸化茶园土壤,交换性Ca2+对p H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最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1080、-0.1778、-0.3680。随着受试土壤p H的提高,路径系数呈上升趋势,由正效应转为负效应。说明施用镁肥改良土壤酸化的过程中,交换性Ca2+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且随着受试土壤p H的提高,交换性Ca2+与交换性Mg2+可能存在拮抗作用。4.施用镁肥可以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氮含量,提高茶树发芽密度和鲜叶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镁肥(MG2 120kg·hm-1)处理对酸化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在春、夏茶提升显著,平均提高17.7%~43.7%。因此施用镁肥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MG2处理于春茶期发芽密度提升达显著水平,平均提高13.3%。MG2处理于春茶期水浸出物含量提升显著,平均提高9.8%。镁肥(MG1 60 kg·hm-1)处理于秋茶期茶多酚含量提升显著,平均提高28.9%。因此施用镁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鲜叶产量与品质。综上,施用镁肥能够改良茶园土壤酸化,其主要路径为交换性Mg2+通过直接效应路径提高土壤p H,其次通过间接效应路径降低土壤交换性Al3+从而提高p H。此外施用镁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树产量与鲜叶品质。
其他文献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有279种微囊藻毒素被发现报道,MC-LR因毒性最强、危害最大而被广泛研究。本文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抗MC-LR单抗为靶标分子,在驼源纳米抗体库中淘筛出一株α型MC-LR的抗独特型噬菌体纳米抗体,建立基于α型抗独特型噬菌体纳米抗体的新型ELISA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节省了单抗用量。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微囊
基于天然花青素的新鲜度指示膜可实时提供食品品质信息,且因其环保和安全特性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然而,花青素易受光照影响,导致花青素指示膜的指示功能受损。同时,因花青素的亲水性质,存在高湿度环境下膜中色素易溶出问题。其次,现有研究中出现花青素指示膜响应灵敏度低的问题,无法在腐败前做出响应警告。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选择TiO2纳米颗粒、脂质体包封和纳米包封三种技术方案对花青素进行保护;同时,利用静电纺丝纤
蛹虫草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真菌,其菌丝体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虫草多糖、皂苷、腺苷、虫草素等,可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食用菌的栽培存在周期长、培养条件难控制等缺陷,限制了蛹虫草的大规模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采用液态发酵技术生产蛹虫草受到关注。蛹虫草液态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物皂苷,皂苷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因此,本文主要进行蛹虫草液态发酵产皂苷的研究,包括研究蛹虫草液态发酵
目的 超高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普通人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差。文章旨在通过舒适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后护理模式来降低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康复,探讨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舒适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后护理模式分为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
2-甲基异茨醇(2-MIB)是饮用水源中的典型嗅味物质之一,给饮用水安全和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饮用水处理厂常规的处理工艺不仅不能有效的去除嗅味物质,而且成本较高,因而需寻求有效处理嗅味物质的方法。由于光催化的高效性和酶催化的温和条件,其在污染物去除方面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此,本论文分别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漆酶作为光催化和酶催化降解2-MIB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对2-MIB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近红外光谱技术凭借着高效无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相同样品在不同仪器上的光谱数据差异较大,常常因为跨仪器的原因导致模型失效,不能在不同仪器间共享。因此为了提高模型使用率,光谱标准化和跨仪器模型共享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论文以小麦粉的品质指标为分析对象,研究近红外光谱标准化和跨仪器模型共享的解决策略,旨在降低同样样品在不同仪器上体现的光谱差异性,提高数学
莲蓬的果实莲子富含黄酮、酚酸以及生物碱等营养及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太空莲36号”,具有花多,蓬大,生育期长、抗病性强等特点,因口感似水果,常以水果莲著称。鲜莲子采收于炎热的夏季,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常温下极易发生品质劣变现象,严重限制了其销售半径。基于此,本试验以“太空莲36号”莲子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褪黑素(Melatonin,MT
白茶以外观满披白毫、汤色杏黄、滋味鲜醇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干燥→毛茶,萎凋是白茶特有香气、色泽和形态形成的关键工序。为解决现有的白茶阴雨天萎凋难,人工操作劳动成本高,在制叶萎凋程度判定依赖工人师傅,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对新研制的集空气能控温控湿、自动上下叶为一体的6CW-600萎凋设备进行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气流速度萎凋及不同设备萎凋对白茶品质
调理牛排虽营养美味、食用方便,但存在着货架期短、风味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调理牛排的销售,阻碍了调理冷鲜肉制品的发展。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延长了调理牛排的货架期,但合成防腐剂添加量有严格限制,且会影响消费者健康。乳酸链球菌素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经代谢产生的天然防腐剂,在抑菌保鲜的同时,还能赋予牛排特殊风味。本研究首先利用乳酸乳球菌乳亚种、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协同发酵调理牛排,筛选最佳发酵工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果肉、核、壳等部位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质,尤其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本试验以龙眼体胚发育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作为材料,以不同的光质和不同ABA浓度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进行处理,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的测定并对龙眼PIFs和DlPSY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得知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