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发达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金融体系能否切实承担起应有职责,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内需型经济战略的实施。因此,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正规金融垄断农村市场,经营效率低下,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市场失灵状态。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农村金融无法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沿用从上到下的制度变迁模式,其变革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基于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无需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发力即可。财政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产业经济、农村金融客户、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体系。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环节,财政应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环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面,财政部门加大补助力度,引导农村经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弱化农业风险高、收益低的不足。同时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减轻农业发展对自然天气的依赖。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客户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让农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均有保障,减少生活性借贷,防止农民陷入“越穷越借、越借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致富。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方面,重塑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对信用社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对农业发展银行,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切实做好财政支农的政策性任务;对于邮政储蓄,引导农村信贷资金重回农村地区,减少农村资金外流;最后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弥补正规金融服务空白地带,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最后,大力发展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体系,全面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减少借贷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促进担保公司的大力发展,创新抵押品,加快贷款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降低贷款的事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