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本细读与理论结合的方法探讨印度女作家基兰·德赛(Kiran·Desai)的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获奖作品《继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挖掘印度人在后殖民和全球化潮流双重的冲击下的上下求索之旅中,四处碰壁,无所归去的“失落”之感。在这部作品中,德赛通过描写两代主人公杰姆拜伊·波帕特拉尔·帕特尔(Jemubhai Popatlal Patel)与其厨师的儿子比居(Biju)分别先后前往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的求学和非法打工的波折旅程,叙述空间上跳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大陆之间,呈现了前后两代印度人跨越重洋寻求“新大陆”的波折旅程以及其间遭遇的种种妥协与无可奈何,书写了印度人自殖民时代起传承至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多重“失落”。小说文本以一定的历史史实为参照,叙述空间上在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然切换,也是基于并融进了德赛本人游走他乡的生活经历。故事中几位主人公在现实环境与精神纠葛中的“失落”交替呈现——法官杰姆拜伊在自己的空想中与现实社会脱节,沉浸在对往昔的追忆之中;他的外孙女赛伊身陷毫无希望的爱情,因此生发无限困惑;她的恋人基恩虽然加入了民族解放运动但依旧难以摆脱精神的彷徨;法官的厨子贫困而卑微,因此他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被老父亲寄予厚望的比居独在异乡,生活举步维艰,成功无望;法官的邻居劳拉姐妹家道中落,连起码的平静生活也难以继续维系。“失落”的阴影笼罩在噶伦堡小镇所有的居民身上,成了他们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刻画人物时,德赛将年老的与年轻的,留在国内的与漂泊到国外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这些小人物都生活在各自的“失落”之中,深刻表现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人民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及其根源。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到后殖民与全球化时期,生活其间的印度人不断面临现实环境与多元文化夹缝中的生存、追求和放弃,以至被无情扭曲和吞噬人性。这弥漫的“失落”现象,都可通过追随书中的几位主人公的“失落”旅程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