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种肾脏病于急性阶段未经控制后的共同转归,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对于CKD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为:肾脏损害≥3个月,表现为下列之一者:肾脏病理异常和/或尿成分异常(如有血尿、电解质异常、pH异常)和/或影像学异常;或GFR<60ml/min/1.73m~2,有或无肾脏损害。凡具有上述两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可定义为慢性肾脏病(CKD)。K/DOQI(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指南中根据肾脏受损程度,将CKD分为5期,CKD1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增高,但有证据表明肾脏已有受损(如有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血尿或者以前有过肾脏病史);CKD2期:GFR略有下降(60-89ml/min/1.73m~2);CKD3期:GFR中度下降(30-59ml/min/173m~2);CKD4期:肾衰竭期,重度下降(15-29ml/min/1.73m~2);CKD5期:GFR<15ml/min,为延续生命必须进行透析或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CKD的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关格,溺毒,肾劳病十分相似。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正虚邪实贯穿始终,可伴以浊邪化热。肾阳衰微为起病之源,致脾失温养,脾阳亦虚,晚期气阴俱虚,营血亦亏,致病情加重。由于脾肾衰败,脾失固摄,肾失封藏,三焦气化严重障碍,分清泌浊之功能减退,二便失禁,人体代谢产物滞留体内,致湿浊不泄,久存于体内而致脏腑功能日益衰退。且由于肾体日渐失用,可出现各种合并症。本课题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慢性肾脏病进行证候学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进一步探讨本病证候的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深化症与证之间关系的认识,为防治慢性性肾脏病提供辨证治疗依据,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共二篇。第一篇回顾了近十年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流行病学、进展机制、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二篇着重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证候进展,包括病名探讨、病因病机、宏观辩证、微观研究等方面。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20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用SPSS(Statistica Package forSocial Science)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慢性肾脏病Ⅰ期患者30例,慢性肾脏病Ⅱ期患者34例,慢性肾脏病Ⅲ期患者42例,慢性肾脏病Ⅳ期患者50例,慢性肾脏病Ⅴ期患者44例,根据慢性肾脏病分期情况分期探讨中医的症状、证候、证候在不同分期的分布等规律。根据本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研究的结果显示:1.慢性肾脏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22;在70-79年龄段间,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多于男性,而20-39和90-99年龄段女性所占比例均少于男性;病程在11-20年的为多,占所研究患者总数的43%。2.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3.从原发或伴发的疾病来看,慢性肾脏病患者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60%,39%为高血压肾病、15%为糖尿病肾病、多囊肾位于第四位,占3%,其次2.5%为移植性肾病。伴发病中30%为糖尿病,25%为高脂血症,冠心病占21%,脑血管疾病占9%,肝脏疾病占4.5%。并发症中52.5%为钙磷代谢紊乱,其次33.5%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占18.5%。4.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症状是:(1).倦怠乏力(64%)、(2).食少纳呆(55%)、(3).腰膝酸软(47%)、(4).舌淡有齿痕(47%)、(5).夜尿清长(44%)、(6).水肿(42%)、(7).头晕(42%)、(8).脉沉细(42%)、(9).恶心(41%)、(10).口中粘腻(35%)等。5.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单证侯分布规律为:在CKDⅠ期,其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占40%,而标实证以湿浊和血瘀证为主,各占10%,但是湿热证的表现明显,积分算术平均值为43.00;在CKDⅡ期,其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35%,而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占15%,且本期以脾肾气阴两虚证表现明显,积分算术平均值为55.25;在CKDⅢ期,其本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占31%,标实证仍然以湿热证为主,占17%,但本期以脾肾阳虚证表现明显,积分算术平均值为88.40;在CKDⅣ期,其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占30%,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占28%,但本期脾肾气虚证的表现较明显,积分算术平均值为79.75;在CKDⅤ期,其本虚证以阴阳两虚证为主,占34%,其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占48%,但本期以脾肾气阴两虚证表现明显,积分算术平均值为51.09。。根据对证的研究发现,总体分析认为,在本虚证中脾肾气阴两虚证出现率最高,占25%,阴阳两虚证的表现最重,积分算术平均值为68.69;标实证中湿浊证的出现率最高,占23%,其次为血瘀证和湿热证,分别占21%和19%,而且血瘀证和湿浊证的表现最重(积分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0.67和30.11)并且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的始终,在CKDⅠ、Ⅱ、Ⅲ期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证较少见,而在标实证中风动和水气证较少见,但在整个CKD的过程中,可表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且在CKDⅣ、Ⅴ期邪实证候最多,这也证明了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提示了CKD晚期证候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