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的质量测量和统计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子星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其特殊的性质就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门问题。特别是在贝尔于1967年首次发现脉冲星以后,脉冲星-被认为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首次将此类特殊的星体从理论和观测上直接联系起来。一般认为,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晚期经由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终点之一,它是利用中子简并压平衡自引力的一类致密星体。作为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最致密星体,中子星具有非常极端的物理环境:它极强的引力场,使得广义相对论效应显著,为引力理论的检验和引力波的验证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它超高的密度,对核子物理及其内部物质结构的研究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子星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质量一直是中子星研究的热门话题和重要方向。  本工作正是基于双星系统中的中子星质量测量。通过调研高质量X射线源、低质量X射线源、双中子星系统、脉冲星-白矮星双星系统这四类不同系统中的中子星质量的测量方法,收集了40套系统的轨道参数。随后,利用蒙特卡罗和bootstrap方法模拟了系统的轨道参数,重建了46颗中子星的测量质量的似然概率曲线。基于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X射线中子星系统和射电脉冲星系统的中子星质量遵循不同的分布。而毫秒脉冲星和一般脉冲星的直方分布给出的拟合结果表明毫秒脉冲星的质量系统性的高于一般脉冲星约0.13M(o),这种差异性可能正来自于脉冲星形成的自旋加速过程中的吸积作用。另外,贝耶斯统计针对这四类不同的系统分别给出的最可几的概率密度分布分别为:1.340±0.230M(o),1.505±0.125M(o),1.3350±0.055M(o)和1.495±0.225M(o)。值得注意的是高质量X射线源和双中子星系统的中子星质量都比另外两组系统要小大约0.16M(o),这个结果与脉冲星通过吸积大约0.2M(o)加速到毫秒量级的理论模型相一致。如果将高质量X射线源和低质量X射线源分别看作是双中子星系统和脉冲星-白矮星系统的前身系统,那么吸积效应对高质量X射线源的中子星质量的影响势必非常小,其质量分布应该非常接近中子星形成时的初始质量分布,而低质量X射线源和脉冲星-白矮星系统则应已经过充分的吸积过程从而与初始质量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偏移。
其他文献
引力透镜是源天体发射的光线被前景引力场作用而发生偏折的现象。不同的光线偏折程度会产生不同的引力透镜像:当光线偏折较大时,源天体会受透镜天体作用而产生多像,即强引力透
(一)根据等级结构形成理论,星系要经历多次并合,且不可避免地导致双AGNs与超大质量双黑洞形成。并合极早期双星系旋臂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当观测条件特殊时可能会观测到双吸收线系统
近 年来 ,有人把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 ,归咎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 ,提出了所谓“代价论”的观点。倘若这种观点旨在表明 ,人类为了寻求社会发展 ,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这一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在班级成立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班委和团支委成员或由选举产生或由班主任任命 ,这些一旦当上班团干部的学生实际上就成为
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极具应用价值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范围大、成本低、空间连续覆盖等优点。然而,InSAR技术受到的对流层大气延迟误差,以及低频
学位
We review the theory of f(R) gravity.We note that conventionalapproach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does not appropriately solve thefield equation in high curvatu
射电天文观测中容易受到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因此对无线电干扰(RFI)进行消除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射电天文信号和射电天文观测的一般特点,研究了脉冲星信号的时频域模型,
本文主要介绍了弱引力透镜在宇宙学中的应用,特别介绍了当前弱引力透镜在宇宙学应用中面对的两个困难:晚期宇宙非线性演化导致的透镜场中的非高斯性和弱引力透镜模型中的二级
A vertical X-shaped structure in the Galactic bulge was recently reported.Here wepresent evidence of a similar X-shaped structure in the Shen et al.(2010) ba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