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来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合并疾病、家族病史、合并用药等,采集实验室生理生化指标。经2周洗脱期后,对受试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入组先后顺序以1:1:1的比例分配进入非布司他40mg组、80mg组及对照组别嘌呤醇300mg组,同时对受试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所有受试者均应进行低热量、低嘌呤饮食。在治疗期24周内,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不良事件,定期监测安全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静息12导联心电图,尿妊娠试验、泌尿系B超等)。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最后3次访视各组sUA<357/μmol/L(6.0mg/dl)的受试者百分比;次要疗效终点为各次访视治疗组中sUA<357μmol/L(6.0mg/dl)的病例百分比,血清尿酸较基线下降百分比,由于急性痛风发作而需要治疗的受试者比例。24周研究结束后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布司他40mg组、80mg组与对照组别嘌呤醇300mg组年龄、性别、BMI、心率、血压、血糖、尿酸、合并疾病等人口统计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经24周药物治疗后,最后3次访视(最后3个月),别嘌呤醇300mg组、非布司他40mg组和非布司他80mg组sUA<357μmol/L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22.2%、23.1%和58.6%,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300mg组与非布司他40m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80 mg组sUA<357μmol/L的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别嘌呤醇300mg组和非布司他40 mg组(p<0.05)。第4-6次访视(第4-12周)组间比较,sUA<357μmol/L的受试者比例,别嘌呤醇300mg组和非布司他40m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300mg组与非布司他80m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9次访视(第4-24周)别嘌呤醇300mg组、非布司他40mg组和非布司他80mg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基线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开始到第24周,别嘌呤醇300mg组、非布司他40mg组和非布司他80mg组由于急性痛风发作而需要治疗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6.7%、46.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非布司他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别嘌呤醇300mg组、非布司他40mg组和非布司他80m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布司他能有效地降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2.非布司他在降低尿酸水平的治疗中是安全的。3.非布司他40mg·d-1与别嘌呤醇300mg·d-1降低尿酸水平的疗效相当。4.非布司他80mg·d-1降低尿酸水平的疗效显著高于别嘌呤醇300mg·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