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复方配伍与多维药效的关系,优化复方的配伍比例;阐明复方血清代谢物的谱-效关系,揭示复方多途径、多效应综合调控机制,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1.凉血通瘀方的中药与效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模型构建:将每味中药看成一个因素,不同中药形成12个剂量水平,采用均匀设计将凉血通瘀方八味中药形成12个配比组。通过干预后对AICH大鼠模型脑水肿状况的观察、行为学评估和血清中IL-6、TNF-α、IL-10、D-dimer、AQP-4含量的检测,以期建立复方-药效的量化模型。将八味中药作为研究因素和效应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对效应指标有显著影响的中药及其多项式交互项,建立中药-效应回归预测模型,综合各效指标方程,归纳出出复方最佳配伍比例。2.脑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凉血通瘀方响应成分的谱-效相关分析:通过均匀设计将不同剂量配比的凉血通瘀方干预AICH模型大鼠。采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鉴定血清中的代谢成分,并将代谢物的色谱峰面积与试验的效应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具有强相关性的代谢物,进行复方血清移行成分鉴定并标识为代谢响应物。将代谢响应成分的色谱峰面积与效应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建模。对代谢响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提取主成分,并计算主成分得分,用有限的主成分代表响应代谢物与效应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凉血通瘀方干预AICH的谱-效相关模型。结果:1.对脑含水量有显著影响的复方中药及交互项共7项,对脑系数有显著性差异的复方中药及交互项共16项,行为学评分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复方中药及交互项共30项,血清IL-6含量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复方中药及互相项共6项,血清D-dimer含量中有显著性差异的中药复方及交互项有2项(P<0.05)。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共得到5组量效模型(P<0.05)。综合考虑各效应指标,当各观测指标权重相同时,凉血通瘀方药物最佳配比为:丹皮、三七、地龙、石菖蒲、熟大黄、赤芍生药质量比1:2:5:2:4:3。2.正离子化模式(ESI+)下得到的血清响应成分与效应指标存在显著相关的共238项,其中强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系数|≥0.7)且与行为学评分和血清IL-6同时存在相关性的代谢物10项。负离子化模式(ESI-)下得到的血清响应成分与效应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共271项,其中强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系数|≥0.7)且与行为学评分和血清IL-6同时存在相关性的代谢物有19项。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建模,代谢响应成分和观测指标共得到7组回归方程(P<0.05)。主成分F1可以解释血清IL-6效应的38.1%;主成分F1和主成分F3可以解释血清TNF-α效应的18.7%。主成分F1对29项代谢响应成分的解释贡献率达61.8%。主成分F1和F3对29项代谢响应成分的累计解释贡献率达69.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不同效应指标与凉血通瘀方复方药物之间存在各自的相关性和协同交互作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药物组合对不同效应指标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凉血通瘀方的最佳配比有利于减轻AICH大鼠模型的脑水肿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炎症进程,纠正凝血功能。凉血通瘀方干预AICH模型大鼠的29个血清响应成分的谱-效关系,揭示了复方在急性脑出血瘀热证干预中对神经功能保护和炎症指标改善的多成分、多效应的综合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