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了人类大部分生产和生活活动。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国城市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分追求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贫富差距大、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城市问题与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在寻求解决办法中,国内外学者发现提升城市宜居性是一条很好的解决路径。故而,宜居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政府部门也日益关注宜居城市的建设与实践,市民对城市的宜居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的背景,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现状、探讨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根据一定的原则,结合《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并参考其他学者建立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了一套适合江苏省城市宜居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本文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优解、最劣解,进一步计算测评对象与最优、最劣解的距离,从而得出2005到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宜居度的综合得分和分维度的综合得分,并有以下结论:江苏省各城市宜居水平良莠不齐,呈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空间格局;同时从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时间上,大部分城市总体上呈波动变化趋势,分维度比较中,环境优美度得分最高,居住便利度和文化丰富度得分偏低。再次,选取2006、2011和2014年三个年份利用ArcGIS10. 0中的自然断裂点分级法把江苏省13个城市划分为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较低水平区域、低水平区域四类,并有以下结论,高水平区域范围较小,大部分城市处在较低和低水平区域;从3个年份四类区域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高水平区域数量在减少,低水平区域数量在增多。第四,本文利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一步分析不同等级类型城市间的转移情况。发现2006—2011年这一时段,南京、无锡、泰州、宿迁发生了向上转移,仅扬州1市发生了向下转移,其他城市宜居等级均保持稳定;2011—2014年这一时段,徐州、连云港、宿迁、扬州、泰州、镇江、常州、无锡均发生了向下转移,南京、苏州、淮安、盐城宜居等级相对稳定,仅南通1市发生了向上转移。各分维度也有相应的向上或向下转移现象。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找出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宜居城市建设经验,按照一定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和措施。这不仅对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也是对我国宜居城市发展理论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