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同,但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因此探索从其他病理环节进行干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仍有必要。现有的研究表明丁苯酞可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脑的能量代谢,抑制钙内流等,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IL-6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发病48小时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胶囊200mg口服,3次/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7天后两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与超敏CRP、IL-6及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并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且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超敏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正相关,提示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降低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