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对小鼠的抗炎镇痛效果及固有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d3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Inflammation)为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抗损伤的防御性病理反应,其临床特征为局部的红(Redness)、肿(Swelling)、热(Heat)、痛(Pain)和机体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其发热、红肿、疼痛等临床症候与中医的“热”证型所伴有的高热、汗出、舌红苔黄、肌肤生疮发热等症候相似。中医学理论认为“热”和“火”是炎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机体感受热邪、或外感寒邪化热、或内有郁积化热而致“热”证,临床多见高热、烦渴、汗出等症。根据“热”的证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医对“热”证的治则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清泄里热、清上温下等。白芍是常用中药,有白芍、赤芍之分,二者各具不同的功效。《医学启源》中记载白芍功能主治包括“安脾经、治腹痛、泻肝”,古方中也不乏有以白芍为君药的方剂,如白芍散,黄莲白芍汤等。在现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白芍的抗炎免疫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而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急性炎症模型和疼痛反应模型,观察白芍(以下简称Pae)的抗炎镇痛活性,并从病理组织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初步探讨其部分固有免疫分子机制,以期明确白芍抗炎免疫药理活性的作用机理,为中药白芍的进一步研发和有效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其试验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白芍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试验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试验研究白芍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白芍的三个剂量(10g/kg、5g/kg和2.5g/kg)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耳肿胀,其高剂量(10g/kg)、中剂量(5g/kg)组的小鼠耳肿胀率分别为22.39%(P<0.05)、28.90%(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白芍高、中、低剂量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率分别为25.12%、41.87%、4.43%,其白芍的中剂量(5g/kg)组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白芍的三个剂量均能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以中剂量(5g/kg)的效果最佳,扭体反应次数抑制率为43.88%,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白芍可减轻炎症、舒缓疼痛,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2.小鼠脓毒症模型的建立及白芍对小鼠脓毒症的干预效果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进行白芍干预小鼠脓毒症的试验研究。观察LPS脓毒症模型复制后2h~72h小鼠的临床症候,表现为:LPS攻毒后小鼠山现食欲下降,行动缓慢、倦怠、嗜睡、被毛蓬松等症状,剖检小鼠发现皮下、肠系膜充血或山血,部分肝组织可见白色点状坏死;组织学观察可见LPS模型组在攻毒后前期和后期小鼠肝细胞界限不清或消失,肝窦淤血,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部分呈弥漫性坏死;染毒后12h~36h病理变化最明显,表现为中央静脉扩张充血,静脉壁细胞脱落,甚至出现细胞凋亡坏死。经白芍干预治疗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症状较LPS模型组有所减轻,肝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肝小叶结构较清晰,见少量出血,肝细胞排列较紊乱,部分出现变性坏死,可见未完全溶解的核碎屑;48h少数肝细胞炎性浸润伴有轻度水肿,胞浆疏松化,中央静脉少许扩张,周围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浸润:72h肝组织结构清晰,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较完整;白芍干预治疗组小鼠死亡数较LPS脓毒症组少,且其组织病理变化与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相近。表明白芍可减轻LPS脓毒症小鼠的临床症候、病理损伤及减少小鼠死亡数,对小鼠脓毒症具有保护作用。3.白芍对LPS脓毒症小鼠肝组织中TLR4及下游相关信号分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分子固有免疫学研究发现,TLR4能够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信号转导至细胞内,激活MyD88、NF-κB等基因的转录,进而发挥固有免疫作用,因此,分析信号通路中重要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可以初步判定药物的作用靶位。本试验分析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中几个重要节点分子表达量的变化,初步确定白芍发挥抗炎作用的固有免疫机制及其可能作用靶标。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LR4、 MyD88、NF-κB、 TNF-α、IL-1p、IL-4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模型组小鼠的TLR4、MyD88、NF-κB等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12h-36h均不同程度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12h、36h、24h达到峰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而经白芍干预处理的小鼠肝组织中TLR4、MyD88、NF-κB总体水平均低于未给予药物干预的LPS模型组,分别在12h(7.15±0.23 vs 9.44±1.12)、36h(4.44±0.98 vs 13.06±1.7)、24h(3.29±0.43 vs 7.34±2.06)极显著低于LPS模型组;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2.37±0.61 vs 7.34±2.06)、(14.92±2.07 vs 15.52±1.12); IL-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PS模型组小鼠,分别在6h、24h-72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IL-10 mRNA表达水平均略低于LPS模型组小鼠,36h其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但其余时间点与LPS模型组的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TLR4可识别LPS,并激活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提高促炎因子相关基因TNF-α、IL-1β mRNA表达的表达水平,导致炎症的发生;白芍可通过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抑制LPS受体TLR4及信号转导分子MyD88、转录因子NF-κB、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水平的表达,达到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提示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MyD88、NF-κB等各节点重要分子可能是白芍发挥抗炎作用的靶标。4.白芍对LPS脓毒症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4、IL-10及HMGB1含量的影响TNF-α、IL-1β是机体重要的致炎因子,其合成和分泌能够激活炎症反应。IL-4、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及免疫抑制剂,二者可强烈抑制免疫细胞产生TNF-α、IL-1β等炎症介质,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内NF-κB转位至细胞核。同时,HMGB1作为一种晚期炎症介质,是脓毒症的重要调节因子。中药机制之一为影响信号转导进而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来发挥其抗炎作用。基于此,本试验通过建立小鼠LPS脓毒症模型,以及用白芍干预后2h~72h小鼠外周血中TNF-α、IL-1β、IL-4、IL-10及HMGB1含量的检测,评价白芍对小鼠LPS脓毒症的抗炎效果。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建立小鼠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IL-4、IL-10及HMGB1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0.99,表明所建立的标准曲线可用于计算待检样品的含量。小鼠经LPS处理后,各时间点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HMGB1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分别在6h、12h、36h达到最大值。而经过白芍处理后,TNF-α、IL-1β、 HMGB1含量峰值的分别为达到328.63±16.49pg/ml、176.38±11.70pg/ml和97.73±11.85ng/ml,较LPS模型组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IL-4水平在36h(128.76±24.68ng/ml)、 48h(95.71±57.09pg/ml)显著高于脓毒症模型组(P<0.05),而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在36h-48h显著低于LPS模型组,但与LPS+地塞米松干预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白芍可显著抑制LPS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HMGB1的合成与释放,促进IL-4、IL-10的合成与释放。提示白芍可平衡、调节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IL-4、IL-10及炎症晚期介质HMGB1等蛋白的合成与释放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其他文献
平庄旷区煤质属较年青的褐煤,矸石极易泥化,致使洗水浓度不断增高,严重影响选煤分选效果,造成煤泥水大量流失。为探求褐煤煤泥水处理的可行性及选取最佳工艺系统,对平庄矿区
在学校管理中,人的管理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学校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因而人的要素是学校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教师管理就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  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就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订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写作过程中,作者应该如何对待文体的因素。在文体的因素中,词类、句法尤其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写作中词类的选择与句子的安排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写作中也要注意功能文本的文体特点。每种功能文体都有本身的特点,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学习与应用。即我们在写作时注意文体,在探讨文体时注意其中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文体特色 词类 句法 功能文体    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犬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对养犬业危害性较大。警犬在工作中,接触环境较复杂,极易感染钩端螺旋体,导致工作性能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转变。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作用。  目前,高中体育选修课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成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课程。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支出等方面问题抽样调查,认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观趋于理性,从实物消费逐步向劳务消费转化;经济因素、场地因素、学习任务、体育兴趣等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支出 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多
摘 要: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是:立足于现代人格培育;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要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教育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课程改革理念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为我国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在更深层次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我结合对《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明理说教课,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相应地增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度,使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实现美感教育,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育质量,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还应明确教学目的,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转变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的良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引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在教学上,应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