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制备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并探讨其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1.通过载能离子束技术使氟尿嘧啶纳米粒与人工晶状体表面交联粘附形成涂层。通过理化方法检测涂层中5-Fu的含药量和体外释放特性,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形貌。2.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只,对左眼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出术,对照组为A组,植入普通人工晶状体;实验组为B组,植入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组织病理学和电镜检查。结果1.5-Fu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0.0399C+0.0314,r=0.999。平均含药量:在处理的能量均为70keV,氟离子的剂量为5×1013 ions/cm2时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平均含药量为19.55±1.31μg/枚。体外缓释特性:5-Fu-NP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能在4天内持续释放药物。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表面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球形颗粒,多数小颗粒粒径在100nm以下,少数大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00-400nm, PMMA人工晶状体表面比较光滑,未见明显颗粒。2.(1)前房炎性反应:术后3天散瞳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B组的前房闪辉轻于A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11.2452, p=0.0239)。两组兔眼的前房反应均在术后3天至1周内缓解。(2)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术后4周,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B组晶状体后囊膜的混浊程度轻于A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10.3043, p=0.0161)。两组术眼眼底检查,均未见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3)术后4周,摘除兔眼,取角巩缘组织,光学显微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A组眼内炎症反应较轻,B组无明显眼内炎症表现,A、B两组角巩缘结构及组织均无病理损害。(4)术后4周,摘除兔眼,取晶状体后囊膜中央部位组织,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A组见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现象,B组未见未见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结论同样应用超声乳化兔眼透明晶状体吸出术的方法,植入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组不能抑制PCO的发生,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明显增生的现象,且有一定的前房炎性反应,而植入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组可有效抑制晶状体PCO的发生,无眼内毒性及对眼内组织无损伤。因此,本动物实验证明,纳米氟尿嘧啶人工晶状体能够有效防止PCO,而且无明显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