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对骨关节炎并内翻胫骨内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资料较完整的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39例(53膝),其中男13例(17膝),女26例(36膝);年龄53岁-79岁,平均68.2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胫骨内侧骨缺损,依据Rand分型,a型34膝,b型19膝。术中分别采用单纯骨水泥(A组)、骨水泥加螺钉(B组)、结构植骨加螺钉(C组)重建胫骨平台。对术中情况、术后影像学、术后并发症、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膝预后状况。2.方法:术前所有患者进行患膝功能、畸形的评估,通过X线评定骨缺损及骨质条件,必要时行骨密度测定,常规进行KSS评分。术中a型34膝采用单纯骨水泥修复骨缺损,b型19膝,其中11膝采用骨水泥加螺钉修复,8膝采用结构植骨加螺钉。54膝均采用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随访常规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假体、植骨块、骨水泥情况,通过查体评定膝关节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同样进行KSS评分,并使用SPSS17.0软件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的KSS评分。结果:53膝均获完整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6个月,未发现植骨不愈合、骨吸收等情况,1例出现骨水泥断裂,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带,但未呈进行性进展。A组KSS评分由术前(45.15±5.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4.25±5.02)分,优良率达96.5%;B组KSS评分由术前(26.34±6.2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02±4.45)分,优良率达94.6%;C组KSS评分由术前(29.27±5.4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96±3.79)分,优良率达93.7%,术前与术后KSS评分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骨水泥填充(A组)、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B组)、结构植骨加螺钉(C组)三种方法在初次TKA中修复膝内翻胫骨内侧骨缺损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1.胫骨内侧骨缺损Rand分型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2.骨水泥填充、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结构植骨加螺钉修复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胫骨近端内侧骨缺损近期疗效满意。①年老体弱患者采用单纯骨水泥修复疗效满意;②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修复螺钉加强疗效满意;③年轻骨质条件良好的患者采用结构植骨加螺钉修复疗效满意。3.术前X线及骨密度评估骨质条件对选择何种方式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