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医学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吸收西方医学的过程,而解剖学又是西医学的基础,因此,对两国接受西方解剖学的研究是两国医学近代化研究的基本课题。目前关于中日两国接受西方解剖学的比较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获得了许多新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1.回顾了中日两国传统解剖学的发展状况和知识水平。疏理了中国古代解剖学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医学理论的创立有一定的解剖基础,在特定的时段内,中国古代的解剖学并不比西方逊色多少。日本传统的解剖学知识水平与中国基本一致。 2.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7-19世纪前半期传入中日两国的解剖学知识。首先对传入中国的解剖学知识水平进行了全面考察。以往学术界一直认为,《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介绍的是盖仑的旧解剖学,明末传入的是欧洲中世纪的解剖学。经笔者多方考证,并与维萨留斯原著对照,得出上述两部著作反映的是维萨留斯体系之下的解剖学,加上传教士其他著作中介绍解剖学知识,明末传入的解剖学知识是欧洲16世纪的解剖学。对传入日本的解剖学知识作了全面介绍和考查,首次对《解体新书》等日本解剖学著述与汉医学及汉文化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3.首次对17-19世纪前半期两国接受西方解剖学的状况进行了多方位比较。首先对中日两国最早的解剖学译著以及17世纪西方解剖学在中日两国的反响进行了比较。认为西方解剖学传入中国的时间早于日本,传入的内容比日本系统和全面,中国学者对于西方解剖学的认识水平也高于日本。同时指出,传入的初期,传统医学对于接受西方解剖学曾起过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译者、和解剖图、受入群体差异的比较,揭示了两国翻译传统、文化传统对接受西方解剖学的影响。接着对中日历史上两位传统医学家王清任和山协东洋的解剖工作及其思想进行了比较,展示了传统医学与西方解剖学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接受西方解剖学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对18-19世纪前期中日接受话方解剖学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比较,中日之间在此期出现了强烈的反差,从引进的内容到认识水平、实践行为上,日本均明显好于中国。此时中日之间产生了很大差距。 4.首次对19世纪后半期两国引进西方解剖学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文化土壤、制度、政策对引进西方解剖学与医学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探讨了西方解剖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分析了中国与日本在消化、吸收西方解剖学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