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社会的民主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由城市转向农村发展的革命道路,国民党则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即面临着一个党、两个政府和三个中央党部的四分五裂的政治形势,而在其内部也存在着派系之争。 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统治结构上实行以党治国,即:中央内国民党对国家和中央政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地方上实行党政分开,地方党部由国民党中央派人直接控制,而地方政府则是由地方实力派控制,县一级则更多为豪绅把持。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上是国民党对地方实力派的一种妥协,一种利益瓜分的承认。但是当国民党真正实现了对国家政权的掌控之后,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出现了,即暂时的妥协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三方的矛盾,反而成为了其执政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土地政策为例,在实施的过程中,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中央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农村田地赋税的混乱局面,然而这些措施却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的抵抗,原因是后者缺乏与中央一样强有力的党组织的控制。同时,因财政匮乏,南京政府加强政权下行和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企图与减轻田赋及附加发生了矛盾;办理业务的基层官员、书吏和地主的明抗暗抗,使改革措施在实践中走形变样,甚至化为乌有;除国民党外的国民政府前期的乡村中存在的地方政权和官员与强大的地主、乡绅集团也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倾轧。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要想真正的实现有效管理可谓天方夜谭。 国民政府虽然在前期统治中取得了在过去未曾有过的成绩,但由于缺乏强大的执政党权威作为国家政府整合能力的支柱,因此导致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低下、统治水平有限的局面,民国三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期注定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相反,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症结没能得以解决,为日后的发展和变革都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