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是由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人士,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连接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其与环境相互适应的服务活动。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多年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2008年年底国务院学位办将发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作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而列入专业学位的发展计划。我国从2009年开始创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至今社会工作硕士教育(MSW)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国研究生的扩招,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跨专业的研究生成了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扩招,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中跨专业读研的学生比例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调查方式,以安徽大学2013、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为调查对象,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前置专业的情况,并分析跨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学生之间在专业考研、专业学习、专业认同及专业就业等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前置专业是否是社会工作对学生入校前的社会工作考研、入校后的社会工作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意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入校前的考研方面:前置专业是否是社会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在考研准备时间、考研次数等方面也会产生差异。入校后的社工学习方面:前置专业为社会工作的学生入校后的专业学习与实习更为轻松,以前的学习经历对他们会很有帮助,而跨专业的学生中很大部分同学感觉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都有压力。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跨专业的学生中一部分人表示更愿意选择与前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职业,他们认为薪酬水平与职业的发展前景是影响他们选择社会工作作为他们就业方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对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从跨专业社工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入学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学校加深专业课考研难度,激发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弥补自己专业课知识薄弱的固有缺陷。此外,导师可辅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自学方案,提前进入指导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学生入学后的课程学习阶段:首先,创新课程设置。加强社会工作基础课程的教学,适当增加本硕贯通的课程,增加补修与选修课程。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发展“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课上多思考、多讨论、多互动。积极鼓励跨专业学生与本专业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通过交流使他们能够开拓视野,了解到更多与自己大学所学的不同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获得更多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的机会。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阶段: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工作,教育并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理想,确定恰当的职业期望,将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出发点与立脚点定位在社会需求的现实之上,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