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退缩分级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和毒副反应的相关性,以期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云南省肿瘤医院大肠癌中心病理已确诊直肠癌、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且接受新辅助放化同期治疗的80例患者,同期放化疗方案: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总剂量为45.0-50.4Gy,单次剂量为1.8-2.0Gy,1次/天,5次/周,共23-28次;在放疗期日当天同期使用卡培他滨片,按照825 mg/m2的剂量,每天2次,每周5天;同期放化疗结束后,患者需单纯等待6-10周后返院复查并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治疗;并采用第七版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推荐的肿瘤消退分级系统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估。根据此分级系统,分为完全反应组(TRG0级),共22例;中度消退组(TRG1级),共28例;轻度消退组(TRG2级),共19例;消退不良组(TRG3级),共11例。分别于第一次入院当天和手术前一天抽血比较4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观察并分别记录4组患者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及腹泻)、放射性皮炎和手足综合征的例数。相关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退缩分级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和毒副反应的相关性。[结 果]4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情况、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及腹泻)、手足综合征和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淋巴及其亚群变化中,中度消退组(TRG1)和消退不良(TRG3)组CD3+/CD4+比率呈下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84,P=0.006;t=2.71 1,P=0.022),而完全反应组(TRG0)和轻度消退组(TRG2)患者治疗前后变化不大。轻度消退组(TRG2)患者治疗后CD3+/CD8+比率显著上升(t=-3.167,p=0.005),而其余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化不大。轻度消退组(TRG2)和消退不良(TRG3)组患者治疗后 CD4+/CD8+比率显著下降(t=2.929,P=0.009;t=2.591,P=0.027),这说明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机体抗肿瘤能力下降;而完全反应组(TRG0)和中度消退组(TRG1)患者治疗后CD4+/CD8+比率未见明显变化(t=0.809,P=0.427;t=1.368,P=0.183)。[结论]本研究发现,1.轻度消退组(TRG2)和消退不良(TRG3)组患者治疗后CD4+/CD8+比率显著下降,说明患者放化同期治疗后机体抗肿瘤能力下降,这提示CD4+/CD8+比率显著下降可能是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消退不良的信号;2没有证据表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消退的病理反应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相关,完全消退者相比各组并没有出现更严重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