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生长于青海省的龙葵(Solarium nigr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法,对其植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在青海省的资源储量进行了统计;以西宁地区为试验地,对其进行了人工种植的研究,包括种子的萌发特性和种植方法,并比较了其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的物候期、相关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以CI-30/PS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其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并探讨了其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的抗性生理特性;用凯氏定氮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了其野生和人工种植条件下果实中蛋白质的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520染色法分别测定了两种条件下其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最后,提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结果显示,在青海省,龙葵只分布在海拔1800-2300m的地区,主要生长于田边、路旁、坡地阴湿肥沃的草地上。在其分布区域内适应性较强,可在不同海拔、不同气候、不同日照时间、不同温度及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区生长,但在超过海拔2300m的地区,绝无分布。龙葵的多度和频度乐都县最高:植株高度西宁市最高;密度尖扎县最高,乐都县最低;盖度民和县最大;干重平安县最重;多度、高度、盖度、频度和干重都是尖扎县最低。青海省龙葵年资源总储量约为4.3×106kg。后熟、温汤浸种、GA3、KNO3和低温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龙葵室温种和冷冻种的发芽率,其中以300mg/L的GA3处理的冷冻种的萌发效果最佳。后熟处理对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温汤浸种、GA3、KNO3、低温处理对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龙葵在青海省西宁市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未5月初,每667m2用种35~50g;种子在播种后的第6天出苗,出苗率为64.02%:移栽经7-8天的缓苗,成活率达83.33%;每667m2产新鲜茎叶和果实总计约5000kg。龙葵在人工种植和野生条件下其物候期都可以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成熟期,但是人工种植龙葵的各个物候期都比野生龙葵提前,生育期比野生龙葵短。人工种植龙葵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野生龙葵,反映在植株明显高大,种子千粒重和植株鲜重、干重明显增加。Chla、Chlb、Chlt的含量人工种植龙葵高于野生龙葵:Car、Chla/Chlb、Car/Chlt人工种植龙葵低于野生龙葵;其中两者Chlb、Chlt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Chla、Car、Chla/Chlb的差异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05);Car/Chlt的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种植和野生龙葵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均为双峰曲线型,但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工种植高于野生。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与Pn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P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胞间隙CO2浓度、气温与P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Pn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野生龙葵高于人工种植龙葵,其中两者SOD、POD活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CAT活性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野生龙葵极显著高于人工种植龙葵。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人工种植龙葵极显著高于野生龙葵;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人工种植龙葵显著高于野生龙葵。对龙葵的资源保护应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举的方法。对龙葵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做到加强综合利用和产品的深加工,注重研发新产品。本文首次对青海省龙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青藏高原资源植物龙葵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