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在反映现实的内容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律条不再作为评判小说健康与否的条件,多样内容与主题的小说浮泛开来。
北京形象不仅指写作的故事发生于北京,将北京作为背景的文章中所隐含的北京的形象,更多意义上,北京形象是指作品将北京作为书写的主体,不仅在写作的背景选取上选择了北京,更是这样的文本当中反映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内在精神,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小说作为文学中的大文体,在北京形象的塑造上有大量的样本可以参考,通过考察小说中的北京形象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化对于北京的冲击。
本文将考察的上限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之后至新时期之前的这段时间,北京作为整体的政治、文化或历史符号存在于文本之中,关于具体可感的北京,基本上在文本中缺失了。八十年代之后,北京形象开始浮现,并大量存在于文本之中:
第一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延续了传统北京的象征意义,在此种形象之下,北京作为整体的表征符号,强化了北京的政治、文化,以及历史意义;
第二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主要集中胡同、四合院,以及居住期间的老派北京市民身上,通过对北京老式建筑与老派北京人的礼仪、行为举止、处事原则等的勾画,渲染老北京情调,一种浓厚的文化挽歌的情绪荡漾其中。
第三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主要集中在伴随新中国同生的大院之中,新兴的大院文化与老北京文化的异质表现在更加霸气和占据时代之先。
第四类小说中的北京与文化和政治的关联甚少,它的产生直接与北京迈向国际化都市有关,在这类小说之中,既有任何大都市都有的欲望和都市罪恶,也有大都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来自计算外省的社会底层在城市之中的挣扎。
这些多层次的北京形象与北京现实发展有巨大关联,古老北京在蜕变之中的阵痛与弥留在文本当中多有体现。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充满古老文化的北京在逐步走向现代过程中的不断回首,文本当中的惋惜、哀叹与迫不及待,都能在将来为这个时代北京的形象留下最真实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