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特平台的网络议程设置效果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议程设置理论被大量用于媒体报道的效果研究之中,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具象新闻事件的报道,极少涉及到抽象思想观念的传播。因此,本文以2020年Twitter平台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英文推文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议程设置的前沿理论——网络议程设置(即第三层议程设置)在思想观念传播中的有效性。2020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关键年份。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以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为首的互联网空间出现了带有虚假信息、阴谋论、地域污名和种族歧视的信息瘟疫。在如此复杂的情形下,中国媒体想要影响海外受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与态度,议程设置能力尤为关键。这样的独特背景促成了本文分析2020年Twitter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推文的动机。本文首先运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解构中国媒体和Twitter用户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议程网络。经过内容编码、矩阵绘制、点度中心度计算和网络可视化等流程,本文发现中国媒体构建的媒体议程网络与Twitter用户反映的公众议程网络在核心结构上高度相似,其中“国际关系”、“国家发展”、“领导人言行”、“新冠疫情”和“全球化理念”是双方最为重视的五大议题。这些议题两两相连,构成了两方议程网络的核心部分。经过QAP相关性和回归性的测算,本文得出媒体议程网络与Twitter用户公众议程网络显著相关,且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说明网络议程设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Twitter平台的传播具有显著作用。不过,尽管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中国媒体对该理念的实际传播效果却并不够理想。公众议程的网络分析显示,Twitter用户在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最容易联想到中国的国家发展,并认为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象征,没有领会到理念中各国共同发展的真正内涵。还有大量Twitter用户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同于“全球化”,没能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异同。这说明网络议程设置效果的存在不能等同于实际传播效果的积极正面。本文揭示了网络议程设置用于思想观念传播的可行性,为议程设置理论拓宽适用范围提供了案例支持。同时,本文呈现了 2020年中国媒体与Twitter用户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议程网络结构与内容,有利于中国媒体检视自身传播效果、了解Twitter受众动向,对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未来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行业日益受到重视。疫情的爆发更推进了远程办公和线上产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增加。伴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网络安全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内的网络安全公司快速发展。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它’开始拓展海外业务。本文以Q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入菲律宾市场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报告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
本论文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翻译报告和翻译实践成果。翻译报告选题为小说翻译中的词汇语义语境化,理论基础来自巴尔胡达罗夫《语言和翻译》中对“意义”的描述。意义和形式作为语言的两面,同时存在于语言符号系统中,其属性是某种关系(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关系),由此引出意义的三种分类。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语境”一词的定义,以及它在解读和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发挥的
小说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中心,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深层次的主题。因此把握好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深层次的多重意蕴尤为重要。本文是翻译实践报告,选择的文本是俄罗斯青年作家兼演员格里高利·斯卢日杰利的处女作《萨维利的日子》。小说在2018年问世之后便深受读者青睐,不仅久居畅销书榜前列,更斩获一系列大奖,包括俄罗斯“大书奖”和“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奖等。由于书中内容的特殊性
本论文是以翻译实践报告为形式撰写的翻译硕士学位论文。2020-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本文正是以俄罗斯作家奥列格·奥列斯托维奇·阿尔谢诺夫的作品《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和庞加莱猜想》为素材,在此背景下展开的翻译实践。庞加莱猜想是由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的关于宇宙形态的猜想。以往数学家一直挑战这一难题,但最终是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成功证实猜想。所选材料属于科普文章,其中蕴含大量的科学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对外投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推动海外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为当前国际产能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墨西哥作为拉丁美洲第二大经济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墨西哥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有着巨大需求,而中国企业在长期的海外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本。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基础设施可满足双方的需求和利益,然而,墨西哥高铁和奇科森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和商业投资。为了更好地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相通在“五通”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因此,为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言翻译专业,为相关国家培养本土汉语翻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
《瓦利斯》和《暗黑扫描仪》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其中蕴含着迪克对于个人解脱的思考与理解。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旨在通过文本的解读,考察菲利普·迪克通过这两部作品所呈现的对立又整一的宇宙观和心灵观,并考察宇宙与心灵的对立和分裂所造成的人的精神困境。本文还通过两部作品,分析迪克晚期作品中人如何实现解脱,即如何由分裂复归整一。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该选题的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面、真实的国家形象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国家形象往往是通过媒介建构的。全球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人类传播在地域上不断拓展、在方式上不断改进、在技术上不断变革,这一切都影响着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密集报道,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家形象更容易被建构。而媒体报道的框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效果,从而影响到一国国家形象的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发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国国际形象构建过程中遭遇的巨大挑战。中国在国家形象传播和建构上受到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因此,及时了解疫情期间外媒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是迎接这次重大考验的前提。当下,我国实施“一国一策”的对外传播战略,让对外传播对象国都能详细地了解和看清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建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亮眼实绩。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成就瞩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一些地区大国在内,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也不乏怀疑、抵制甚至公开批评,与国内媒体报道的“一带一路”形象及民众反应略有不同。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面向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