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社会的到来,各个领域都开始关注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出现的损失。山地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接待游客、保护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景区运营过程中会因自然灾害、社会问题、景区管理及旅游者行为出现旅游安全风险。本文就是针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进行的研究。本文以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为研究命题,借用自然灾害成因理论,对山地旅游安全风险事故的成因机制、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而在案例分析中,利用网格法和GIS技术进行空间单元的构建,选择相应指标进行不同网格内旅游安全风险评价,并提出了针对长白山的管理措施。本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融合了人文地理学、自然灾害学、旅游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文章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方法。旅游业发展迅猛、景区安全事故多发、而山地又是事故发生几率较多的地区是文章选题的背景。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对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评价也是景区进行旅游风险管理的基础。国内外关于旅游安全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内容较为繁复而粗浅,针对重大风险事故形成了系列研究,但理论体系尚未构建。而山地旅游安全问题近几年才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研究刚刚起步。第一章最后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旅游系统理论、混沌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行为理论、自然灾害理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文章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在对风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进行讨论以及对山地景区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的概念,认为旅游安全风险是旅游系统运行中要素作用造成的意外损失的可能。文章从旅游活动环节、旅游安全事故性质、旅游安全事故成因等方面对旅游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的时间性、事故形态等方面的规律性。之后,分析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存在着范围大、监控难、设备设施老化、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律法规滞后、管理人员素质低等多方面问题。第三章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进行了论述。首先借用自然灾害成因理论,构建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成因模型,认为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是山地景区内自然、环境、社会、旅游多个子系统作用的结果,涉及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多个要素。运用因果图法对山地景区风险源进行了识别,自然地理要素中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在自然灾害成因中较为重要;社会灾害主要涉及地方管理、居民素质、文化冲突等;景区管理、游客素质、服务设施等也是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山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承灾体包括游客、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三大方面,事故后果主要是对游客身心、资源和设施造成破坏。而事故的发生是脆弱性、危险性、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作用。之后,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进行了梳理,在综合旅游风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山地景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认为山地景区与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价选取的指标不同,更侧重景区内部要素,而可以忽略景区依托地的一些要素。第四章从风险过程管理的角度,从风险意识的树立、风险监测、风险预测、风险控制、事故救援、安全修复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第五章以长白山为例,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进行了研究实践。文章在分析长白山景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安全事故类型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涉及火山、泥石流、风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及设施事故、交通事故等社会灾害。这些安全事故会对游客、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对长白山旅游安全风险的评价,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权重计算,并对涉及的指标进行分级定量,最终运用旅游安全事故成灾模型进行计算,对长白山景区旅游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的景区风险度。同时,也对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