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等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非均衡发展战略必然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的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指标—余期望系数从人均GDP、居民收入与产业GDP等方面测算了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并进行了系统的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对策。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尽可能从定量的角度加以分析。具体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以及余期望系数的计算原理。第2章从生产角度基于人均GDP分析了三大区域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在用余期望系数测度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基础上,结合Panel-data从制度因素、产业结构、资本与人口等方面分地区建立了收入弹性模型,比较分析了每个因素对三大地带经济的贡献并对其差异作了探讨。第3章从产业人均GDP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差距与成因,同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评价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第4、5章从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三大地带经济的差距及其成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三大地带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距;重点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地理位置、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解析了我国三大地带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存在的原因。文章最后一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控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异程度较大,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异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中起着主要作用;就三大地带内部来说,东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大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而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