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18年春季(4月)、2018年秋季(10月)、2019年春季(4月)及2019年秋季(10月)在温台渔场产卵场保护区及附近海域的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ABC曲线、等级聚类分析、种类更替率及功能群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4个航次共捕获游泳动物103种,2018年春季、2018年秋季、2019年春季及2019年秋季依次捕获游泳动物65种、65种、42种和54种。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均以暖水种及暖温种为主,冷温种极少。20182019年间秋季游泳动物的总尾数及总重量均远高于春季,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在尾数及重量上均以鱼类占首要地位,蟹类居第二位。根据IRI指数计算结果,4个航次中优势种依次有2种、5种、2种及3种,重要种依次有9种、7种、8种和7种,三疣梭子蟹、龙头鱼、口虾蛄及日本蟳为4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或重要种,4个航次优势种和重要种的平均更替率为72.07%。。4个航次中游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均表明温台渔场产卵场保护区及附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航次20个站位依次可以分为3组、3组、3组及4组,且西部岛屿附近站位与东部远岸站位基本不会被划为一组。ABC曲线结果表明4个航次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均受到中度程度的干扰。4个航次中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宽度值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784.05、0.686.76、0.964.87及0.206.66。综合生态位宽度值聚类分析结果以及该海域生态位宽度现状,将4个航次的主要游泳动物均划分为窄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及广生态位种3类。4个航次中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重叠值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0.89、0.020.94、0.020.91及0.050.87,4个航次生态位重叠值较高(Oik≥0.6)的种对数依次占各航次总种对数的25.45%、39.39%、42.22%及44.44%。综合分析认为20182019年秋季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及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略高于春季。对4个航次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主要游泳动物的摄食习性,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将24种主要游泳动物划分为6个功能群。4个航次依次有功能群数目4个、4个、5个和4个,其中,4个航次中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在尾数及生物量上均占绝对优势地位。对4个航次各站位主要游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群多样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