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其宗教构成变化之大、教派之繁多、组织之活跃、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广泛,令全世界瞩目。美国又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之一,但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宗教和政治无关,相反,宗教和政治已深深地融为一体,宗教与政治的分界线正在逐渐缩小,宗教在美国政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宗教历史的分水岭。从那时起,美国宗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宗教多元化的发展,新教失去了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主导地位,它与罗马天主教和犹太教成了三位一体的局面。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文化模式是WASP,即“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新教”,因为来自欧洲的信奉新教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及他们的后裔掌握着控制美国政治和经济的权力,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成了美国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50年代之后,原先的WASP模式开始逐渐被一种新的模式PCJ即“新教——天主教——犹太教”所取代。60年代以来,伴随美国国内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化,美国宗教群体的政治倾向和政治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对美国的政党政治,国内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冷战之后国内政治对于外交政治影响上升的趋势,其国内社会的变化也必然反映到对外关系中,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在很长的时间内它将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对手。深入研究美国国内社会政治的变化,对于正确判断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前瞻性、综合性地制定中国对美政策,对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扩大对外交往、实现国家统一等,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将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研究现状与分析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借鉴宗教学、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宗教与国家政治、宗教与群体行为两个角度,综合论述美国宗教的政治参与问题。全文的主要部分分为三章旨在提出较为明晰的分析框架,首先,阐明美国宗教<WP=5>多元化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阐述美国宗教的社会地位与演变,从组织、实践、观念三方面来看,宗教在美国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宗教多元竞争,共同造就了宗教的兴盛。然后提出宗教参政的基本策略以及方法。最后,提出美国宗教与群体政治倾向。探讨美国宗教参与政治的表现福音新教的政治参与。重点分析了福音新教政治参与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指出6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社会道德水品下降的不满是基督教右翼逐步兴起的原因。为了推动政府制定与其宗教价值观相一致的政策,基督教右翼与共和党成为盟友,逐渐改变了宗教参与者所特有的政治道德化方式。在基督教右翼运动的兴起过程中,群体社会地位的上升、教会功能的扩大、保守的宗教价值观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督教右翼运动的政治影响表现在:它得到了包括福音新教内部一定程度的支持;福音新教群体对于共和党支持率上升,加强了共和党的实力;在与共和党合作方面,由于观念及目标上的分歧,基督教右翼运动不得不对自身的政策主张加以限制,同时基督教右翼的加入也使共和党难以形成统一的竞选纲领;宗教右翼与共和党的结盟使得基督教右翼主张限制堕胎和公立学校祈祷的政策主张得到了部分实现。同时分析其他宗教群体政治参与。美国宗教参与政治问题分析首先,提出影响宗教群体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与原因。宗教价值观的引导、教会和宗教群体利益为宗教参与政治提供了动力:为三权分立、联邦制、选举制提供了机遇;教会的精神号召力、教会组织能力和培养政治人才的能力共同为宗教参与政治提供了资源基础。然后论述了美国宗教参与政治的后果,最后阐明了美国宗教参与政治对中国对外政策借鉴作用。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宗教学、政治学、历史学理论为依据,提出影响宗教群体政治参与的动力、环境、资源三因素论。在动力论中,提出影响宗教群体政治倾向的因素不仅包括宗教价值观的推动,宗教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利益需求对宗教群体的政治倾向也产生重大影响。在制度论中提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开放性为宗教参政提供了机会,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也大大削弱了其实际影响。在资源论中,提出教会虽然拥有强大的道德号召力和广泛的群体支持,但人们对于教会参<WP=6>政的不同看法也大大制约了教会的参政意识。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于宗教群体的政治参与做了适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