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儒家具有典型的男权中心主义倾向,被看作是男尊女卑、吃人礼教、轻视压迫女性的万恶渊薮。发端于19世纪欧洲的女性主义以探索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批判男性父权意识对女性的压迫,根除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为己任。儒学与女性主义常被视为两种不可调和的思想理念,甚至一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还将儒学视为其对立面而加以批判。正视并回应女性主义的挑战,参与当前人类面对的女性主义这一共同课题的探讨,并积极与女性主义展开对话,对彰显儒学的生命力,时代相干性以及重建儒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史料,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两者之间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展开对话的原因和可以对话的基础。在此厘清了“对话”、儒家及仁爱伦理和女性主义及关怀伦理的概念,阐明了儒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别描述,女性主义对儒家的挑战,考察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重视关爱、强调爱的维护、理想人格发展过程的诠释及途径以及生态伦理等方面具有的契合点。继而在此基础之上探析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方法和途径,着重强调了反思儒学和借鉴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睿识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前面的分析,本文尝试得出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结果,并探寻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新意和特点在于:尝试探索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之间的共性,指出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可能性存在于儒家内涵的思想资源中,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将不再局限于西方的理论框架内;同时,儒家思想与女性主义相结合,使得性别问题在儒家伦理探讨中不再被忽视,扩大了女性主义的理论视野,对儒家思想作更全面的女性主义分析,也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