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ST15型的耐药性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引起的医院感染对重症患者威胁极大。本研究收集来自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CSICU)的CRKP菌株,并研究了其主要序列型ST15的耐药性特征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并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粘菌素B及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抑菌圈直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多种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所有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共收集非重复CRKP菌株28株。MLST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菌株为ST15型(82.1%,23/28),其余均为ST11型(17.9%,5/28)。ST15型CRKP菌株除了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外,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均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91.3%(21/23)的ST15型CRKP共携带bla KPC-2、bla CTX-M-15、bla SHV-28、bla TEM-1、bla OXA-1及aac(6’)-Ib-cr,未发现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PFGE将28株CRKP分为5种克隆型(A、B、C、D及E型),其中A型和B型属于ST15,C型、D型和E型属于ST11,PFGE A型为本次医院感染的主要克隆型,属于ST15。结论:共产KPC-2、CTX-M-15、SHV-28、TEM-1、OXA-1及AAC(6’)-Ib-cr的肺炎克雷伯菌ST15型是该重症监护病房主要的耐药传播克隆,其表现出高耐药率及耐药基因的多样性。临床上需加强监测以防止泛耐药克隆的出现及传播。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呈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其中血脂异常是CVD重要的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提示,临床常规检测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CVD间可能并非简单的是否异常致病的阈值关系,而是呈“U”型或“J”型
目的1.对比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形成颅内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2.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必要时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不良预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并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35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入院时头颅CT平扫将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合并血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现已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高居全球致死原因的首位。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可降低CVD发病和死亡风险,然而目前关于高血压人群中体力活动与CVD风险关联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讨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强度和剂量-反应关系,以及肥胖指标在体力活动与CVD关联间的
目的:研究抑制和激活蛋白(Rap-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简称NASH)中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在NASH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NASH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材料方法:首先通过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分析正常患者和NASH患者肝脏中Rap-1的表达量,以及表达量的高低与NASH严重程度的相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并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PD的主要临床表现除了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还有睡眠、情感、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当运动症状出现时,疾病已经发生恶化。PD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和路易
研究背景肥胖与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与高脂血症、高糖血症等共同成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表现,可显著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近年研究报道高脂血症是心脏重构的始动因素之一,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心肌细胞生理条件下所需ATP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酸氧化,少量来源于葡萄糖等其他物质氧化。肥胖或高脂血症所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参与心脏重构及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即脂质过载所致心肌脂毒性,表现为脂肪酸氧化增加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ntermediate coronary lesions,ICLs)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患者89例,共计1
第一部分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了解南京市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方法,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63个街道随机抽取
研究背景:PD-1抑制剂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直接杀伤肿瘤组织,而是通过克服肿瘤及其微环境引起的免疫抑制,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是目前较为热门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接受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receptor,PD-1)抑制剂
背景:PD-1抑制剂目前已常规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与其他传统疗法(如化疗和抗血管生成疗法)联合使用时,PD-1抑制剂对生存率有显著改善。PD-L1是选择免疫治疗受益群体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但并非所有PD-L1高表达的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迫切需要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这其中包括外周血指标。方法:我们回顾性地收集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1例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