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涂尔干早就指出:“为了使儿童承诺他必须追求的集体目标而必须遵循一般方法——这种方法究竟怎样才能在学校里应用。我们拥有两种载体:首先是学校环境,其次是所教的东西。”的确,学校环境之于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然而,学校生态环境的“智育中心论”和“宏大观”、道德教育的“德育工作论”等却引领道德教育、学校生态环境及其内在关系的发展步入误区。此外,经全面考量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发现:(1)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结构的实证性研究非常欠缺;(2)在国内还存在泛道德教育化、泛生态化和泛道德教育环境化等错位现象;(3)对学校生态环境的道德教育因子的识别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手段。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学校生态环境系统中道德教育因子的识别技术,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校生境系统中道德教育因子识别的可操作性建议,对夯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根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大连市小学教室物理环境为研究对象,首先,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一定的调查结论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并着重梳理、阐述和分析了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教室物理环境中道德教育因子的研究现状。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教室物理环境的结构、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构成、道德教育因子的结构,而且笔者分别从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中识别教室物理环境中道德教育因子(单因子、组合因子、系统因子),并对各个、各组、各系因子进行深入、系统的识别。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为本研究的突破点。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作以科学的界定,分析了教室物理环境的结构、道德教育因子的结构以及学生品德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分别以生态学、伦理学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三个维度(单因子、组合因子、系统因子)对大连市小学教室物理环境中道德教育因子展开系统的识别研究,把大连市小学教室物理环境中道德教育因子客观分析结合观察、访谈赋予物质道德教育品质,这也是本论文的关键核心部分。第四部分,小学教室物理环境中道德教育因子识别的结果,总结全文,提出科学、可行的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