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美的规律”生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经济学中都涉及的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时首次提出的。马克思从解剖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出发,辨识了人和动物生产的本质区别,即全面性与片面性、支配权归谁所有、生产对象和产品属性。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从本质上来看,遵循“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统一,因而符合“美的规律”。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因而,违背了“美的规律”,具体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和对立。那么,扬弃异化劳动,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便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化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吸收了莱辛、康德、席勒等人对“美的规律”的诠释,吸收了魁奈、斯密等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思想的合理内核。在由异化理论向物质生产理论的发展中,马克思系统阐述了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的思想。物质生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表现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物欲性与对象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的主旨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自由人的联合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在最无愧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合理调节和有效控制物质生产过程,实现物质生产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按照“美的规律”生产要求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理想生产与现实生产的统一。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的理论意义在于拓展了人的发展学说的研究向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从现实意义看,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价值指南、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审美依据。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生产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按照“资本逻辑”生产的超越。这一思想,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