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黄帝内经》建立了脏象学说的基本理论,到了《金匮要略》提出了研究和分析内伤病的脏腑经络证治提纲的雏形,后世医家不断有所补充,但仍比较粗略、零散,不够系统和完善。现代中医界对脏腑经络病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却逐渐淡化或忽略了经与脏,经与腑,气分、血分、精分之间的差异,逐渐偏离了研究内伤病理论基础的构建与完善这条道路,导致内伤病的定位不够准确、疾病病机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无法深入研究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使内伤病的研究陷入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在有些疾病的认识上倒退的情况。笔者在心与小肠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查阅,对心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从脏、腑、经、络的解剖定位和气分、血分的病理定位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方法:笔者以现有的心系统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运用逻辑学方法、分析归纳法、综合推理法等,建立起心与小肠疾病的脏腑经络辨证提纲。内容:本论文由三篇内容组成。第一篇,系统论述了心与小肠的解剖和功能发生学。探讨了其实体解剖与功能的错位原因和错位的结果,并指出了临床诊疗心与小肠疾病应遵循的原则。同时,在本篇中,笔者还对心与小肠的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篇,关于心与小肠脏腑经络证治的探讨,包括心脏、心经、心络、小肠腑、小肠经、小肠络病证治分析及研究依据。第三篇,结合《金匮要略》中心与小肠相关病证,进一步分析与探讨脏腑经络论治体系。结论:1运用中医发生学方法能够揭示《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内在特征和本质规律。2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是研究内伤杂病的有效手段,能充分揭示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病位、治疗、传变及预后。意义:本课题旨在为中医心与小肠的内伤疾病证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使散在众多医著中的心与小肠内伤疾病证候与治疗系统化、清晰化。经广泛查阅古文献并加以分析,初步整理出心与小肠内伤疾病的脏腑经络证治,并重点总结了心脏(经、络)、小肠腑(经、络)疾病的研究依据。这对中医内伤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想必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